美文网首页
何妨简体

何妨简体

作者: 诸葛小乔 | 来源:发表于2019-06-28 00:45 被阅读0次

    2013/5/7

    最近恢复繁体字的呼吁好多。觉得很想为简体字说几句什么,不吐不快。

    从小喜欢繁体字,读古书古文,迷恋这些字里自然散发的古文化气息,中国人造字用心用情,机关巧妙,细细研究可以品味出老祖宗的智慧、情感、道德,以及绝不能被小看的幽默感。

    只是爱归爱,除了书法作品,平时读写还是喜欢简体字更多。看着就觉得亲切,毕竟是几十年用惯了的,从小认真笨拙的一笔一划,作业本日记里都是它。繁体字再美再慧,似乎总难免觉得隔膜了一层。 这情绪想想无奈——那么美好智慧的文字,被生生扼杀。只是古中国传统的流失变迁,又岂独繁体字尔?且毕竟也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遗憾。文化历史终究都是这么被岁月裹挟着过去了,有兴衰,有起伏,有往事可追忆,有来年可期许,未尝不美。如果一定要去强求泥古,实在有点胶柱鼓瑟,未免狷介小气。所以不如这么顺其自然,也就好了。

    所幸不论繁简,大家毕竟都是方块汉字,摆在一起看,也不觉突兀,还是美的。1950年代参与简化汉字的,诸如王力、吕叔湘、吴玉章、季羡林等人,以及远在1920年代,钱玄同、黎锦熙、杨树达等人,也已经有对汉字简化的发起动作,这些老先生且不论政治立场如何,个个都算是文字学大家,他们的简化绝非妄动。

    如今看简化字,来源比较复杂,有从草书化来,有古代俗字或通假字,还有同音合并等等,真正凭空生造出来的新字其实几乎没有。而细品简化字,也不乏佳作,贴近中国人简约、凝练、抽象、留白、写意的古来审美。从根本上说,简化字也还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从老祖宗那里变化而来,神韵未失。

    再退一步说,这段文字的改革,本来就肩负着扫盲的责任——共产党建国初期,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可以认识学习中国字,是在一片爱国立国赤诚之下的所作所为,也许略带粗鲁,难免有统治者些许无知无畏的妄断,但如今看来对于扫盲也真可算是一件功德。

    从这角度细想,汉字从繁到简,本身就也是读史的魅力之一。其实从甲骨文到今天,汉字一直是沿着简化、易识、易写的方向发展,语言文字毕竟要以方便使用为首要。就像有朋友说:文字先是工具,才是艺术。总之,只要不去搞什么汉字拼音化,就算无伤大雅。

    诗里说:“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又说:“翻新裁古调,歌舞倍增颜。”有本事“翻新裁古”,那才是真正大家。怀古、敬古、学古、复古,都是好的,可是如果一味泥古,故纸堆里埋头不起,不肯抬头看看眼前这美丽新世界,不懂古往今来运转如意的道理,那也实在算不得真本事吧。

    无论如何,繁体字确有自己的美学价值和学术意义,不论在朝在野,不论才高八斗的专家学者还是兴致盎然的布衣寒士,不妨自己钻研细品,自然乐趣无穷。至于我等村野小民,就这么读读写写简体字,那倒也不亦乐乎。

    嗯,说起这个,不免想到微博之于博客,有人说它只是思想的碎片,文学的边角料,颇有不屑一顾的傲慢。殊不知140字的限制约束,对写者精炼文字,甚至重拾古文功底,那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如果您有长篇大论要发表,博客既没有灭绝,长微博也方兴未艾,想写就去写吧,实在也没人拦着不让您写--除了您自己。

    至于边角料与碎片,如果确有真知灼见,那寥寥三五行也就熠熠生辉。否则任你洋洋万言,也只好算是老妇人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题外闲扯,一笑。

    何妨简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妨简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rj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