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来一起读《带一本书去巴黎》解说:从塞纳河到巴黎圣母院,冷酷的宗教让法国陷入漫长的黑暗年代。

去过巴黎的人都说,那条横亘巴黎的塞纳河,才是这座古老城市的灵魂所在。
虽然塞纳河并不是法国最长的河流,但它却是法国最知名、最能代表法国浪漫气质的河流。
如果没有了塞纳河,那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巴黎。
毫不夸张地说,巴黎的浪漫情调,有一多半是由这条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塞纳河撑起来的。
在塞纳河的中心,有一个面积并不算大的小岛,那就是著名的西岱岛。

如果说,巴黎是法国的中心,那西岱岛就是巴黎的中心。
今天的巴黎城,就起源于这个被塞纳河温柔包裹着的小岛。
西岱岛最有魅力的地方,无疑是那座雍容典雅,浑身散发出圣洁之气的巴黎圣母院。
坐在塞纳河畔的咖啡馆里,点上一杯略带苦涩的黑咖啡,静静地注视着不远处的巴黎圣母院。
它那悠长的历史就会像一幅长卷一样,徐徐在你面前展开。
你仿佛能看到亨利六世和拿破仑庄严堂皇的加冕仪式,看到雨果笔下美丽而曼妙的吉普赛女郎从台阶前翩然而过。
看到那位虽然奇丑无比,但却拥有一颗纯净心灵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即使是今天,我们在巴黎圣母院仍然能看到无数忠诚的信徒。
他们怀着虔诚的心,把圣水点在自己的额头上,然后在祭坛中点燃一支蜡烛。
以祈求上帝的赐福和慰藉,好让他们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正是这种绵延千年的宗教仪式,才让巴黎圣母院安然度过一次次革命和战乱。
沉稳地在西岱岛上屹立了近千年时光。
其实,像巴黎圣母院一样的古老教堂,在法国还有很多。
即使你对宗教完全不感兴趣,但当看到这些历经沧桑的教堂时,你的心底也会生出一种庄严和敬畏来。
毕竟,这些教堂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还代表着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至高追求,又有谁能对此完全无动于衷呢?
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而这里的教堂也极富艺术气质。
在林达夫妇看来,法式教堂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它们的内部装饰。
在法国教堂的内部,布满了巨型的油画和精美的浮雕,就像一座巨大的艺术博物馆。

反观美国教堂,里面往往只有一个神像雕塑或神像绘画。
其余能称得上装饰的东西,也只有彩色的玻璃窗了,而且窗子上面也不会有任何线条和装饰。
教堂风格的差异,体现的是美国人和法国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
美国人的思想是直接的、理性的。
他们认为,假如教堂内部装饰的过于华丽,那人们势必会被这些艺术品所吸引。
反而不利于全神贯注地祈祷和静思,甚至会忘记自己来教堂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而法国人的思想则多了几分浪漫和优雅,这种差别在日后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中,更是显露无遗。
法国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教堂,与西方的宗教文化是分不开的。
我们都知道,在东方,帝王就是天子,是神的代表,甚至是神的化身。
但在西方,君王是人而不是神,也要跪拜在上帝面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由于西方国家的君权服从于教权,因此君王们从始至终都没有摆脱对上帝的敬畏之心。
这就为西方文化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过渡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埋下了一个伏笔。
然而,宗教也有其黑暗的一面,在漫长的中世纪里,严酷的宗教曾祸害了千万无辜的平民。
弗朗索瓦一世是法国历史上深受人民爱戴的国王。
这位贤明的君主,不仅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让法国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
而且他还是一个狂热追求艺术的君主,因此被人们称做法国第一位文艺复兴式的君主。
然而,正是这位贤德爱民、推崇艺术的弗朗索瓦一世,给法国留下了政教合一的祸根。

假如一个教派想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传播,就要不惜一切手段去夺取政权。
法国是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国家,从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天主教对新教徒的迫害,就变得残忍而血腥。
位于卢瓦尔河畔的安布瓦斯城堡,曾是艺术大师达芬奇的故居和安息之处。
但你不会想到的是,就在这座城堡斑驳的墙壁上,曾经同时悬挂着1200名新教徒的尸体。
冰冷的铁钩不仅刺破了这些可怜信徒的尸体,也刺破了欧洲中世纪的黑暗。
随后巴黎又发生了血腥而残暴的“圣巴托罗缪”惨案,超过3000名无辜的新教徒在这场屠杀中不幸丧生。
这起惨案震惊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星光在教会高举的屠刀下,顿时变得黯淡无光。
除了安布瓦斯城堡之外,在卢瓦河两岸还矗立着众多著名的城堡。其中,默恩·苏·卢瓦城堡显得别具特色。
从12世纪到法国大革命为止,这座城堡就一直是奥尔良教区红衣主教的住宅。
在政教合一的体制下,这位红衣主教还同时兼任着该地区的行政和司法长官。
因此,在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城堡地下,藏着一座阴森恐怖的中世纪地牢。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描写过这种可怕的地牢,牢房是没有门的。
受刑者被脱得精光之后,打手们会在他的腋下系上一根绳子,然后把这个可怜的家伙吊起来扔进地牢。

地牢里不论关押了多少囚犯,每天只供应一罐水和一块面包。
为了能活下去,那些浑身赤裸的囚犯们只能终日厮打,以争夺这有限的生存资源。
在地牢中间,还有一口十几米深的枯井,一旦失足跌落下去,就再也无法活着出来。
对于关押在此的囚犯来说,这既意味着一条死路,但也是一条能获得永久解脱的“生路”。
正如雨果所说的那样:“上面一层是地牢,下面一层是坟墓。”
这句话不仅是对地牢本身的描述,更是对当时法国黑暗社会制度的描述。
林达夫妇告诉我们,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并不是历史课本里一笔带过的时间节点。
星光璀璨的文艺复兴,也并非一蹴而就的。
文艺复兴的火把,是由无数饱受宗教迫害的普通民众们,经过漫长的熬煎才点燃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