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昨晚写的日记《选择相信,决定爱》分享给大学室友群“永远的501”姐妹们看,二姐发表了一些感叹,六妹表达了她的疑问,因为这两位姐妹毕业之后就去了外省,相对来说“谈情说爱”得比较少。二姐说我爱得这么理性,换做她是做不到的。六妹问我的婚姻怎么了?她不知道六年前我是被逼婚的,无可奈何的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甚至嫌弃至极的人(易先生现在看到我这样说,应该不会受内伤了)。
在群里跟她们聊了一会儿,确认了文中说的就是我自己,并且我们现在过得挺幸福踏实的,至少大多数时候是。老大后来回复说我悟到了生活的真谛。谢谢姐妹们的关心与祝福。
今天给易先生打电话,得知昨晚女儿在奶奶家是跟堂哥堂姐睡一床的,他们玩得很开心,睡得很香。突然觉得孩子又长大了,越来越可以安心的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去建立自己的交际圈了。回想起我和女儿的成长改变,真的很感恩!我确信,我们都建立起安全感了。
翻开手机便签,看到去年5月份的几篇记录。
《与女儿的对话》我想跟女儿表达的是,我无条件的爱她。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会让她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是心理需要的第一要素,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心理学家指出,缺乏安全感的人经常感到孤独、被遗忘、被抛弃、对他人抱有不信任、嫉妒、仇恨、敌视的态度,有悲观倾向,表现出强迫性内省倾向、病态自责、自我过敏等等。
相反,那些内心拥有足够安全感的人会自觉自己被人喜欢、被人接受,与人交往时也能感受到他人的温暖和热情,对他人抱有信任、宽容、友好的态度,有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够坚定、积极地面对人生。
充足的安全感,对于孩子社会化、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是跟父母功能的发挥紧密相连的。
首先,他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视。
如果孩子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重视,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出现问题,表现出来的就是占有欲强,爱妒忌,他会不断寻觅那个能够将自己看作最重要,能够最大程度,甚至是无条件接纳自己的人。
《给女儿的道歉信》 《给丈夫的道歉信》以上两封道歉信,是去年我写给女儿和易先生的,那时候写出来其实还是有些别扭,且是套用模板写的,但是真的很管用,至少从我自身来说是一份宣言,一份承诺,更是一次突破。不过,能如此突破,《与自己和解》很重要。
《给自己的道歉信》继续说说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要允许孩子跟自己分离,给孩子一定的空间,父母站在一个不远不近的地方。
孩子想要帮助的时候,上前给予帮助;孩子想要自己尝试,自己做事情的时候,父母就不要插手,站在一旁关注就可以了。
最后,是积极地评价自己的孩子。
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建立,但是由于人生经验的匮乏,精神成长的不足,孩子在自我认知和评价方面非常依赖他人,十分需要父母的肯定和认同。其中,作为社会和责任的代表的父亲,他对孩子的评价尤为重要。
这时候,对于父亲最大的考验,莫过于接纳孩子不同于自己的能力。
这一点,易先生做得很好。我得向他学习。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被看做是俩人生命的延续,由于遗传,孩子身上会有父母的影子,但是孩子也是独立的生命体,他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父母有着自己的个性和习惯,尤其是有所成就的优秀的父母,自然地希望孩子能够像自己一样。
当然也有相反的,那些怀才不遇、自我认同缺乏的父母,就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这样,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后果同样是孩子缺乏安全感。
这些都是没有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甚至是不敬畏生命的表现。《你很特别》这个绘本,我隔一段时间都要给女儿读一遍。
《你很特别》封面但是若没有爱,安全感就无从建立。通常情况下,一个人要付出无条件的爱,需要先接受到那个更大的更无私的爱。所以,在爱里,才没有惧怕。
父母给孩子建立安全感是这样,我们成人在家庭、职场及社会关系中也是如此。当我们内心平静安稳,有足够的安全感,就不会孤独、恐惧、焦虑、悲观消极等等。而这种安全感来自家庭成员、工作单位、社会各方面的爱和关怀,越是被爱越有安全感,越有安全感越能感受到爱,良性循环。
如果很不幸,你没有先感受到被爱,那么请去找愿意付出爱的那位,或者你先无条件付出爱。要相信,这世上总会有不求回报白白赐予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