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
通过这本书,构建了一种与孩子相处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一些基本的育儿理念仍然有学习价值。何为游戏力,序言里面的一句话说的很好:为人父母,需要一种活力,一种自信,一种情趣,一种幽默,概况起来就是“游戏力”。游戏力就是与孩子一起用游戏的方式解决问题,相比于方法和技巧,这更是一种姿态一种理念,往往比高高在上的说教更有效果,这是与孩子建立跟密切连接的途径。为人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这种成长不仅在于学习育儿知识,还在于用心去感悟、体验生命、育儿的乐趣和活力。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事例的学习:
对于那些不太活跃的孩子,可以与大人一起玩对抗游戏,这样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自信。(比如我以前跟孩子一起在床上玩的锁住身体的游戏,原来就属于这类啊)
对待孩子发脾气,很多时候我们只要陪伴孩子让他自然地把脾气发完,从头到尾不要打断即可。孩子会自行停止,因为他觉得自己被认真倾听了。作者还给出了自己对于如何防止孩子发脾气的一个游戏方法:在情况即将失控时,就兴致勃勃地说:现在必须要有人尖叫怒吼才行。是我来?还是你来?
对待焦虑,这是一种半隐半现的恐惧,需要我们释放出来。通过游戏将焦虑释放是一个好的方法,例如与玩具对话,画画表现,通过游戏比如假装去看牙医来释放。
孩子的情绪没有充分表达就会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扭曲地表达,如哼哼唧唧,抱怨,甚至肚子疼。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这时候他们所需要的是释放自己挫败、难过、害怕的感受,然后再回到先前的挑战中。家长需要做的是给予坚定的鼓励:你能行,我相信你,再来一遍。不过千万别指望孩子,一听你这样说,就马上重新投入,他们可能会接着说“我不行不会。。。。”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旁边陪伴坐下,让他们发泄,保持平静,更要保持对他们的信任,不施加任何压力。他们的情绪一旦被宣泄干净,就会重新面对挑战。
《游戏力2-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
这是一本讲帮助孩子战胜童年焦虑的书,这一主题吸引了自己,正如书的标题,游戏是育儿中的重要方式,正如我在其他的育儿书中也学习到的游戏的作用,在平常我也开始有些应用,例如在认字的字卡游戏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本书讲述游戏如何运用于战胜童年焦虑,我认为,其表达的最重要的核心是:始终保持共情的原则,并保持游戏的心态。这个原则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育儿问题中。
其中讲述的几个重要方法,第一,让孩子看到愿意模仿的行为之后,能够自己主动克服,被称之为“第二只小鸡”,其他小孩是很好的对象,另外家长也是对象,孩子要不过度焦虑,家长必须不能过度焦虑。第二,就是通过发明游戏,与孩子玩耍,达到教育效果。例如,角色置换类,还有用孩子熟悉的卡通角色模拟遇到的情形的游戏,还有将害怕的情境过度极端化的游戏,对于总是担心“万一”的孩子,可以用“万一不”来创造反问游戏。第三,在孩子担心害怕的时候,可以帮助他回忆战胜困难的例子,询问当时是如何做到的。
对待孩子的情绪,不要过多的评判,要更多地去接纳,不要用“应该”“不应该”这样的判断。“应该”“不应该”被认为是焦虑者的一个重要思维习惯。(看来我强迫自己不允许说“应该“这两个字,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先欢迎,后扭转“也是对抗负面焦虑的一个方法,比如可以设置一个10分钟的专门的担心或烦恼时间。
认可接纳孩子感受的时候,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复述孩子对你说的话。
作者还提出了一个15秒的劝解法则,如果一件事的劝解在15秒内没有发生作用,就放弃它,可以等待合适的时间冷静后再劝解教育。
轻推是文章的重要观点,对待容易紧张的孩子,家长的轻推需要坚持四个原则:同孩子一起做;让孩子有一定自主权;让这个过程变得好玩;不要较劲,以免发生冲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