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着女儿在做科学实验,每周一次,孩子特别开心,实验做了四次,每次我们都在调整,想看看有没别的实验结果,大家都在全身心投入。
我只有认真学习我妈才不会焦虑但是旁边婆婆一直各种操心,担心孩子会弄湿,天气冷,担心这些液体会不会伤害孩子的手。
当孩子提出要加盐加糖,更是各种反对,最后发现孩子并不买账,直接离场,以冷暴力威胁孩子放弃做实验。
其实,婆婆初衷是好意,担心孩子身体健康,但却用了错误的方式伤害孩子感情也伤害自己身体健康!
婆婆离开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们内心有闪过一丝害怕,这样的场景有些熟悉!
小时候,我妈不就是这样对待我的吗?
曾经接触过一个孩子,她说:我小时候只有认真学习我妈才不会焦虑,不然她就要一直唠叨一直烦躁,如果你还不马上学习,她就开始冷暴力,在家里各种拖地,搞卫生,抱怨自己命不好,盛了这样的孩子。”
开始,她觉得烦,后来,害怕,再后来,她学会了装。
周末回家就开始假装学习,甚至为了安抚妈妈,她会假装学习到深夜很累很累再睡觉。
这样,第二天,她妈妈就会特别高兴,买水果,买零食给她吃,还不用做家务。
但其实,她说,根本无心学习,不管怎么努力,成绩还是一般。
后来,工作了,领导在时她也会假装疯狂工作,领导不在时就玩手机,发呆.....
所以,看出来孩子们是怎么习得“装”的吗?
嗯,环境所逼。
正如孩子所说的,只有假装出认真做作业的状态,且在那个状态里面非常辛苦,妈妈才不焦虑。
装其实不是大问题,偶尔用一下也无妨,关键在于,你是否知道你自己正在假装努力。
因为一个模式用得久了,慢慢地进入了潜意识,变成自动化模式你就不知道自己在用了,你还会找很多合理化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应该这么做。
比如有些人明明家里很有钱,但依旧过得苦哈哈,不允许自己享受!
对于成年人,当你发现自己总是把自己弄得苦兮兮的,那么需要静下来思考,究竟是环境(钱、时间)不允许,还是明明有钱有时间,但身体就是闲不下来。
而如果作为父母,你也有这样的行为模式如何调整呢?
学习心理学,了解自己的焦虑从何而来,疗愈自己,只有成为人格健康的成年人,才有可能养育人格健康的孩子。
推荐林文采老师的心理营养课,只有让自己的心理营养充足,才有可能养育阳光,优秀的孩子!
我只有认真学习我妈才不会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