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读了就忘”成为了大多数人非常苦恼的事情。由此引发的便是读那么多书,什么都没记住,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只要读了书,即使忘了也不是白读,它会体现在你的气质里,腹有诗书气自华嘛,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读书可以提升气质不假,然,读过的书忘了难免会有些气馁,若是记住的多一些,印象更深刻一些那该多好。其实一个笔记本就可以做到,可能有些老生常谈,但是这个读书笔记的方法或许并不是原来记忆里的样子。帮助读书,新的“笔记本”将更有效。
这个方法源自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书籍《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它并非简单地做读书笔记,而是贯穿从遇到书到读完书的整个过程,用笔记本来管理读书生活。
很多人之前使用过读书笔记法,甚至为此分门别类地准备了几个读书笔记本,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读书变得沉重,笔记本甚至成了负担。而在这本书中介绍的笔记读书法提到,只需准备一本笔记本,无需分类,在本子上可以写任何东西,只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记录每页日期即可。这样子的读书笔记一下就轻便了很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灵感、想法、摘抄。。。本子上的东西都是自己想要的,属于自己的知识。
作者将读书的过程分为连续的五块,从选书、购书到读书、记录,最后活用。笔记本贯穿于这整个过程,就像与书相遇、相知、相熟,笔记本正是这一切的见证。
选书&&购书
1、生活、学习中听到的遇到的书名、作者都可以记录下来,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信息,想要读书的时候就可以从中挑选。
2、笔记本中记录一个购书清单,按照书名、作者、出版社按表格排列,需要购书的时候按着清单指名购书,方便快捷。
读书&&记录
很多人听到读书,还要做笔记,马上就头大感觉很难。这里就是被脑子里笔记的刻板印象吓住了,笔记没有必要说写一堆,可以只是一句话,甚至只有个书名也好。笔记是用来帮助自己读书的,不是用来为难自己的,一切让自己能坚持下去为先。
写笔记,是让读书的印象更加深刻,将重要的内容进行提炼加工,只有以思想输出为前提的读书才更加有效。整理读书的想法,从写一句话开始写自己的读书笔记。
读书中会做一些记号,然明白了这个以后读过的书总是凌乱不堪看不出重点,有时候读书过程中我们认为重点很多,其实都是局部的细观认识,多读几遍之后就会明白一本书里面重点也是屈指可数的。
作者介绍了一个做记号找重点的技巧,分为三步,第一是通读书籍,觉得重点的部分折角;第二是重读这些折角页面,若是认为还是重点则折该页另一角;最后再读一遍两次折角页面,将最后的重点做标记即可。关于标记,普通直线可表示普通重点,暂时画出;波浪线表示非常重要;圆圈则表示专有名词,关键字句。
“葱鲔火锅”读书笔记
这是作者在书中介绍的一种读书笔记方法,主要记录五项内容,写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摘抄和评论。主要内容是先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做摘抄,然后做感想评论,即一段摘抄,一段评论。
做摘抄,可以促进对文章的记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切忌不要抄太多,一定摘抄自己心动的语句。评论则是读书时当下的想法,可以引发为后面写作原创的源泉。
活用
做读书笔记,乃是为了让读过的书记忆深刻,通过笔记来提升自我。读书笔记贵在重读,通过重读,对书中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让重读比较变成一个习惯,每周量化重读,可以选择一个重温笔记时间,在固定场景中重读笔记。简单回顾时可以选择重读笔记,想要回忆更多时可以回看书中重点,若是要重头开始,甚至可以重读原书,再做一次读书笔记。
思想输出是让读过的书活用的最佳方式,写书评则是比较好的一个方法,把借来的想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另一个便是应用书中所学来写原创文章,这是更高的层次,书中的内容早已融为自身。
读书从来就不是一件为难的事情。读的时候不要一下子贪太多,一遍就要读明白,还要勾勾画画,边读还要边做笔记。这样很难,兴趣由此变少了,变得不想读了,不正确的读书方法让人很不舒服,手忙脚乱。
那正确的呢?按照书中提到的,第一遍,只要折一折就好,接着二遍三遍重复读。读不懂的书,那就找个相应类型的科普入门书来书。不想读的书,就先放一边等想读的时候再度。不要为难自己,快乐的读书,用一个笔记本,管理读书生活。
2018.10.31晚23:4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