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24)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24)

作者: 杨金社 | 来源:发表于2022-03-08 05:53 被阅读0次

第三卷:而已集(5)

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故不能不杀。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但倘只是实行不孝,其实那时倒不要紧的嵇康的害处是在发议论;阮籍不同,不大说关于伦理上的话,所以结局也不同。

季札说:“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这是确的,大凡明于礼义,就一定要陋于知人心的,所以古代有许多人受了很大的冤枉。例如嵇康、阮籍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

嵇康在《家戒》中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还有一条一条的教训。比如,有人要你饮酒,即使不愿饮也不要坚决地推辞,必须和和气气的拿着杯子。

批评一个人的言行实在难,社会上对于儿子不像父亲,称为“不肖”,以为是坏事,殊不知世上正有不愿意他的儿子像自己的父亲哩。试看嵇康、阮籍,就是如此。这是,因为他们生于乱时,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

刘勰说“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这“师心”和“使气”,便是魏末晋初的文章特色。

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将近易代的时候。但他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于是便博得“田园诗人”的名称。

据我的意思,即使是从前的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既然是超出于世,则当然连诗文也没有。因为若做出书来给别人看,便变成“为人”了。

由此可知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用别一种看法研究起来,恐怕也会成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罢。

真是人寿有限,“世故”无穷。

我以为根本问题是作者可能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则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未完)

相关文章

  •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24)

    第三卷:而已集(5) 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故不能不杀。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

  • 《鲁迅作品全集》鲁迅著.epub 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 《鲁迅作品全集》鲁迅著[www.rejoiceblog.com].epub

  •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13)

    第二卷:故事新编 她诧异而且害怕的叫,皮肤上都起粟,就像触着一支毛刺虫。 直到现在,总没有人看见半座神仙山,至多也...

  •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12)

    第二卷:朝花夕拾 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

  •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5)

    第一卷:呐喊(1)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

  •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6)

    第一卷:呐喊(2)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14)

    第三卷:华盖集(1) 我知道伟大的人物能洞见三世,观照一切,历大苦恼,尝大欢喜,发大慈悲。但我又知道,这必须深入山...

  •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10)

    第二卷:彷徨(2) 他觉得胃里有点空虚了,放下笔,用两只手支着头,教自己的头像地球仪似的在两个柱子间挂着。 他想,...

  •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16)

    第三卷:华盖集续编(1) 我现在觉得世上是仿佛没有所谓闲事的,有人来管,便都和自己有点关系;即便是爱人类,也因为自...

  •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29)

    第四卷:三闲集(4) *仍可籍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我于是偶然感到,外来的东西,单取一件,是不行的,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迅全集》读书笔记(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ab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