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性思考,但什么是理性思考呢?
假如概念不清晰,盲目执行,很容易南辕北辙;以为努力就可以,方向不重要,所以常常用错工具。
比如思考致富;
比如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比如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都在突出思考。
当自己盲目听取,想到要思考,花大量的时间想,以为是正确的;而现实是陷入PUA,陷入精神内耗。
思考是什么?
思考的目的又是什么?
思考的限线在哪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一桌好菜,可是没有原材料,一味追求技巧,是没有意义的。
那应该如何思考呢?
事实是,90%的人遇到事情,都是不过脑子的;而过脑子的人,遇到事情,90%依然不过脑子。
都是凭感觉判断,凭感觉来做事情。
也就是常说的习惯,一方面有路径依赖,消耗能量少;另一方面更正确,这是很多人,容易误解的。
人们误以为,感觉容易出错,是没有逻辑的。
事实恰恰相反:
感觉就是逻辑,是无数人思考后,形成固定路径,不仅仅是方便,更是正确。
比如说走路。
是应该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腿要抬多高?迈开的距离有多远?需要输送多少能量?走多久休息?
什么时候能想清楚?
这还要不要走路呢?
事情一旦说开,都看到立马的荒诞;而现实的人们,很容易被表面误导,要自律,要思考,要规矩等等;
从来不问为什么?是不是正确的?适不适合自己?
思考:是思维的探索过程,是对信息内容的整理:没有行为,没有感觉,所谓的思考,都是空的。
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不如学习。
就是老老实实,学习前人的经验;踏踏实实做一点事情;碰到问题时,能不能解决,刺激到自己,才来进行思考。
人们,也基本是这样做的。
然后呢?
想多了,情绪内耗了,没有出路,等等。是要思考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用呢?
不如学也。
不要想,不要碰到问题就自己思考,而是寻找答案,去学习,去观察,看看别人如何应对。
如果自己没有答案,那就不需要思考,都是感觉,都是本能,都是原来的逻辑。
为什么急于求成?
也是有感觉的原因。因为我们碰到事情,感觉就可以判断,感觉就可以处理,而遇到问题,超出感觉的范围。
凭感觉做事,容易出问题。
原因就在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