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好的告别》是好好地活到终了

《最好的告别》是好好地活到终了

作者: 阿拉小仙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5-04 09:23 被阅读0次

衰老与死亡,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名题。《圆桌派》有一期也聊了一期关于衰老这个话题。

哪个时刻,让你觉得你老了?又或者说哪个时刻,让你感受到了初老?

有一天当我们失去独立、自主的生活时,该如何面对因为衰老而带来的孤独感与绝望感?美国作家阿图·葛文德创作的这本关于衰老与死亡的一些常识《最好的告别》推荐给你。

如果你想快速阅读这本书,请看目录:

第一章 独立

——活到100岁的代价

第二章崩溃

——接受变老这件事

第3章 依赖

——我们为老做好准备了吗

第4章 帮助

——适应从家到老人院生活的转变

第5章 更好的生活

——抗击疗养院的三大瘟疫

第6章 放手

——什么时候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

第7章 艰难的谈话

——为迎接生命的终点谋求共识

第8章 勇气

——最好的告别

目录中有没有戳中你的字眼,来接着往下看——

1、研究对象越年轻,就越不珍惜与情感上亲近的人共度时光,而更喜欢与提供潜在信息或新朋友来源的人交往。然而,在患病的研究对象中,年龄差异则消失了。一个患艾滋病的年轻人的喜好和一个老年人的喜好是一致的。

《圆桌派》里蒋方舟也聊过与之类似的观点,五六十岁的人恋爱更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间,那种近黄昏的浪漫更显珍贵。年轻恋人们一想到余生还有大把的时间与对方厮守,反而会吵架、冷战、分手等行为。

2、当“生命的脆弱性凸显出来”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目标和动机会彻底改变。至关紧要的是观念,而不是年龄。

《遗愿清单》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讲述的就是两位癌症患者在余下不多的日子里实现内心愿望的故事。

当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时,在有限时间内活出自己想要的状态,一定源自于观念而非年龄。

3、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当你年轻、身体健康的时候,你相信自己会长生不老,从不担心失去自己的任何能力,周围的一切都在提示你“一切皆有可能”。你愿意延迟享受,比方说,花几年的时间,为更明媚的未来获取技能和资源。你努力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信息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和关系网,而不是和妈妈黏在一起。

当未来以几十年计算(对人类而言这几乎就等于永远)的时候,你最想要的是马斯洛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东西——成就、创造力以及“自我实现”的那些特质。但随着你的视野收缩,当你开始觉得未来是有限的、不确定的时候,你的关注点开始转向此时此地,放在了日常生活的愉悦和最亲近的人身上。

4、唯一让死亡并非毫无意义的途径,就是把自己视为某种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家庭、社区、社会。如果不这么想,那么,死亡只能是一种恐惧。

在生命的主导思想中,马斯洛顶端的自我实现,仍然是不少人意义感的支撑。

5、当我们无法准确知道还有多少时日时,当我们想象自己拥有的时间比当下拥有的时间多得多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冲动都是战斗,于是,死的时候,血管里留着化疗药物,喉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

6、在年老和患病的时候,人至少需要两种勇气。第一种勇气是面对人终有一死的事实的勇气——寻思真正应该害怕什么、可以希望什么的勇气。这种勇气已经够难了,我们有很多理由回避它。但是更令人却步的是第二种勇气——依照我们发现的事实采取行动的勇气。

7、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了。

8、结尾不仅仅是对死者重要,也许,对于留下的人,甚至更重要。

9、只有不去努力活得更长,才能够活得更长。

10、我们自己想要自主权,而对于我们爱的人,我们要的是安全。

生命注定衰亡,最好的告别是好好地活到终点,体面勇敢地和这个曾经交手的世界说再见。

晚安@今天也要勇敢的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好的告别》是好好地活到终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he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