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就是一场得失之间的博弈
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去世了,很多人都去哀悼。结果他最好的两个朋友在葬礼上非常高兴地唱歌弹琴,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这是我在9年前听到的一个故事,参加葬礼的人中有一个年轻人,回去就找他老师吐槽,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朋友。他的老师说,这就像一个人出远门啦,他的两个朋友开开心心地去送行,他们早就不在乎生死的那道边界了。
去世的这个人叫子桑户,他有两个好朋友叫孟子反和子琴张。很多年前一个朋友给我讲了这个故事。
当时我还不能理解这个故事的境界,也许是因为当我站在墓碑面前的那一刻,触摸得到的是地上和地下的距离,他沉睡在地下,我清醒地在地上。但我触摸不到生和死的那道边界,所以每年清明节我都有写一篇祭文的习惯,这个习惯坚持了7年。就好像失去的东西,又在我的笔下存活了。
昨天看到一个朋友分手了,她说想写点东西去纪念这狗血的剧情。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每当失去的时候,很多人都选择用文字去告别,又用文字去反复回味?
人生这条路,一路走来我们弄丢了很多东西。有的人失了初心,有的人失了爱情,有的人失了善良,有的人失去了陪伴,甚至有的人失了生命。
人生就是“失”与“得”的不断博弈,当我们还没学会去接受“永远的失去”,我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和“永远的失去”做体面的告别,或努力去留下。
不得不说,我们花在接受失去的精力太多,却未必学会了接受。我们会焦虑,会悲伤,会耿耿于怀,会哀悼,很少有人能淡然,能释然。
2 对于失去,我们在哀悼什么
对于“失去”这个命题来说,死亡毫无疑问是终极难题了。我对死亡的概念,来自前面给我讲故事的那位智者,他的名字叫庄子。
关于死亡,庄子做过很多奇葩的事情。
我记得《至乐》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妻子过世了,惠子就去祭拜,结果发现庄子在那里鼓盆而歌。惠子当然很气愤啊,说你的妻子好歹为你生儿育女,不指望你痛哭流涕,好歹也不能这么欢快地唱歌吧,这也太过分了吧。
不要以为庄子对别人“狠”,你不知道他对自己的死亡,看起来更“狠”。
等到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都想着怎么厚葬老师,以表达我对老师的爱戴尊敬之情。结果一代智者竟然要求“陈尸荒野”,这种要求简直是骇人听闻。
学生们觉得老师病糊涂了,就耐心地劝老师:“乌鸦会来咬你的,还是用棺材埋在地下吧。”庄子一听,不服气了,那在地下蚂蚁还来吃我呢,这对蚂蚁公平吗?
对于生死,庄子悟到了“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意思是说真正懂得生命奥秘的人,对生死从来都不是刻意的,不会非常高兴地拥有生命,也不会特别厌恶死亡。因为生死之间,不过是生命形态的变化罢了。
当我们哀悼那些失去的人、物、事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
3 有的失去不必追,有的失去必须追
其实,这篇文章不执著于生和死的讨论,我更关心的是生死背面的那道难题:失去。因为我发现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对“失去”或者“潜在的失去”看得太重了,你会发现一些很小的事情,他们会惊慌失措,如临大敌。
当你失去一些机会的时候,你是否感觉人生都是灰暗,或是愤怒为什么我没能进去?为什么自己没能抓住机会?你是否像很多人一样,在准备的时候就担心自己被淘汰,失去自信。也许,没有人不害怕失去成功,哪怕只是一个可能。
有的失去,不必追。
小时候读龙应台的那篇《目送》,有一段文字我记忆深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有的失去,努力追。
如果在行走的过程中,你失去了初心,你失去了平常心,失去了很多很多诸如此类的宝贵东西。那么请努力把他们追回来。
失之淡然,也是一种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