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传土拨鼠名词解释手册配套拓展
融合新闻的定义、实践与改进途径|新传土拨鼠团队名词解释200配套

融合新闻的定义、实践与改进途径|新传土拨鼠团队名词解释200配套

作者: 4a7b14ea6219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18:57 被阅读356次

微店链接:新闻传播考研名词解释手册【点击可跳转】

作者:清华大学王君超教授

所谓“融合新闻”(Convergent News),是指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以及GPS位置信息等多媒体产品形式的新闻形态。它是媒介融合的“终端新闻产品”。新西兰梅西大学新闻学讲师凯西·斯特朗认为,“融合新闻”源于媒介融合的趋势。[1]根据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里奇•高登(Rich Gordon)的划分,作为多种媒介介质汇流的媒介融合包括5个层次: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闻表达融合。前三个层次是宏观融合层面,后两个层次则是媒介融合操作过程中的新闻生产与呈现方式,具体表现就是“融合新闻”。

已有文献中的“融合新闻”系从英文“Convergence Journalism”一词翻译而来。但是,该词既可对应于“融合新闻”,也可对应于“融合新闻学”。将其译为“融合新闻”时,是一个包括新闻理念、操作方法和新闻产品形态的泛称。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大卫·多明戈等人在对西班牙报纸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新闻的四个维度:整合的新闻产品、多才多艺的专业人士、多平台的传送方式和积极的受众。[2]这显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别于本文特指的一种新闻产品形态。将“Convergence Journalism”译为“融合新闻学”时,是指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研究融合新闻理论与业务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融合新闻”实践的理论化。2005年,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开设的融合新闻课程,使用的即是该词。

“融合新闻”与“集成报道”的含义存在交叉之处。后者侧重指一个较大的报道系统集成了若干子报道系统。比如,一条微博新闻可以集成一个或多个视频、图片、文字新闻、多个网址链接或长微博。

《纽约时报》获2013普利策特稿写作奖的特别报道《雪崩:特纳尔溪灾难》堪称“融合新闻”的典范。这组报道以多媒体的报道手法和“后平板电脑”的叙事方法,多角度地创新展示了一次雪崩事故,带给了读者多重的视觉体验。

2013年,新华社利用融媒体平台“新华通”,对9月25日推出的长篇通讯《三北造林记》进行了“二次呈现”,可谓一次较为深入的“融合新闻”体验。该报道以传统的新华社通稿为依托,运用多媒体的表现手段,集纳了文字、图片、视觉化图表、视频、互动交流、对话框等多种表现方式,不仅增加了报道的信息量,丰富了媒体表现手段,而且也拓展了用户的阅读体验,可以称为“数字新华体”的融合新闻新探索。2014年3月,人民日报在“两会”报道中开发了“两会e客厅”融合新闻栏目。综合运用文字、图片与视频报道“两会”热点话题,有效地增强了传播效果。从新闻生产者的角度来说,实现了报纸记者和视频主持人角色的自由转换;从读者的角度来说,通过扫描报纸版面上的二维码或登陆数字报平台,可以体验到与以往不同的“阅读”体验。

“融合新闻”被视为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新闻业转型的一个创新品种。它利用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和新媒体的融合优势,以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将过去传统的新闻稿或单调的报纸电子版变成了融图片、背景音乐、现场视频、位置信息及编读互动模块为一体的“集成报道”,重新定义了新闻的概念和叙事方式。从我国的媒体实践来看,目前融合新闻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一、“融合新闻”重在“融合”,其生产者需要摆脱传统媒体的思维。一方面,不能将传统媒体的话语方式带到网页上,与网络受众的阅读习惯产生冲突;另一方面应发挥网络容量大,文图、声画合一,终端阅读器的分辨率高、画面清晰等优势,将报道做出“质感”,增加报道的感染力。

二、在传播效果方面,融媒体新闻是以多屏信息加链接的方式呈现的,与一气呵成、文气贯通的纯文本呈现方式判然有别,因此应谨防表达意义的“碎片化”,注意文本的起承转合与末尾做好总结。

三、为避免融合新闻的视频内容与文字、图片报道同质化,应尽量使多媒体的表现手段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并尽量提供可视化的数据新闻。

四、 对于具有平面媒体阅读习惯的受众来说,融合新闻的“无版面阅读”无异是一个缺陷。因此,在融合新闻的“扩散”阶段,视觉设计可适当借鉴报纸版面的视觉框架,并尽量提供互动环节,以吸引受众参与。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考研,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新传土拨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融合新闻的定义、实践与改进途径|新传土拨鼠团队名词解释200配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pt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