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前文,我们看了齐军平叛燕国内乱的具体过程。本文,从齐王与孟子的谈话,从侧面了解下当时齐国对此次军事行动中的决策。
自译部分
齐王问孟子:“有人劝我取燕,有人劝我不要。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只用了区区五十天就拿下,一定是上天的安排。如果不取燕,恐怕遭天谴。不如取之,先生怎么认为?”
孟子说:“如果取燕让当地人民快乐,就取之。古时武王伐纣就是这样。如果取燕让当地人民痛苦,就不要取。古时文王就是这样。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当地人民如果准备好吃好喝夹道欢迎,没有别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平叛之师是仁义之师,救他们于水火。如果救兵来了水更深,火更热,情形会倒转,人民便会欢迎别人。”
此时,各国谋划救援燕国之事,齐王跟孟子说:“有些棘手,诸侯多谋划讨伐我的事情,我该怎么做?”孟子说:“我听说商汤仅靠七十里土地就能统一天下,但我从没有听说掌控千里之地却害怕别人。《尚书》中写道,盼望君王,君王来后,我们平民便有好日子国。现在燕王虐待人民,您去征讨,当地人民认为您将拯救他们于水火,夹道欢迎您。可是您的军队后来却屠杀他们父兄,囚禁他们子弟,毁其宗庙,抢夺财宝,这怎么能行?本来天下畏惧齐国强大实力,但现在侵燕后领土扩张一倍,加上军队的暴行及不施仁政,惹怒了世界,其余势力即将对齐国发动攻击。您现在应该趁早下令,释放被捕的老人儿童,停止掠夺,跟燕国有影响力的人物谋划立新君,而后撤退,这样才可以弥补之前的恶行。”
齐王并未听从孟子的建议。不久,燕人叛乱。
齐王见此状说:“后悔没有听从孟子建议啊,没脸见他了。”陈贾安慰齐王说:“您并没有做错什么,别这样。”
于是陈贾拜见孟子,问道:“周公是什么人?”孟子答:“古圣人!”又问:“周公令管叔监管商朝遗民,结果管叔联合子武庚反叛。请问,周公任用管叔监管商,是知道他会反叛吗?”答:“不知。”陈贾又说:“这样说来,圣人也会犯错把?”孟子答:“周公,弟弟,管叔,是哥哥。弟弟的责任并不严重。并且古时的君子,有过则改,现在的君子,有过则任其发展。古时君子不隐瞒过失,好像日食月食,人人都看得见。当他改正后,人们更加敬仰。现在的君子,不仅不改正错误,还要捏造美丽说辞粉饰他的过失。”
之后,齐宣王去世,儿子湣王地上位。
读书笔记
1、最近几个故事喷孟子喷多了,本文说些好的吧。收敛一些戾气,多一些虚心。
2、孟子在本文中对话,主要树立了三个观点。(1)取燕的选择。取不取燕还是以民为重,跟天道无关。人民不管你是谁,只要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就会欢迎。如果来了没两样,会反叛。(2)君王的稳固统治,不在于疆域,在于民心。如果在战争征服过程中倒行逆施,不但会惹怒当地民众,更会引起国际上的声讨。(3)作为君子的标准。君子坦荡荡,有错即改,会更得到人民的认可。
还有一个建议:停止烧杀掠夺,主动召集燕国势力,扶立新君。
总体来说,孟子在本文还是给了齐王很多的建议,有理论,也有实际。
3、前文已经对齐国进行了批判,本文不再赘述。就让我们再一次看看齐军进入燕地做的好事:屠杀平民、虐待平民、毁人宗庙、抢劫财宝。当我们一再声讨暴秦时,可曾想过其他这些各自为政的诸侯,在处理对外战争时,并没有一个是无辜的,双手沾满鲜血,充满愚昧。可惜可叹的是他们满口仁义道德,却视人民为草芥。
4、资治通鉴在本节中安排了齐宣王的去世。我想司马老先生是想借燕国内乱的故事说明坏人有恶报的结局。只可惜的是,历史记载齐宣王在前301年去世,也就是说在这种暴行后还生活了十余年。所以,这种天道有轮回,恶有现时报的美好愿望,毕竟还是存在于故事中。
5、不过齐王也许也是替罪羊,古时军队如果没有很好的纪律约束,当真如土匪一般。而且对于敌对势力的掠夺,是犒赏军队的一种方式。可以想象,齐军从淄博进入燕国都北京,到掌控局面只用了五十天。如果没有提前构思战略意图的话,军队顺势烧杀抢掠是不可避免的,况且齐王后来后悔,想传达旨意,可能已来不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