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切只谈初心不谈标准的成长都是自欺欺人

一切只谈初心不谈标准的成长都是自欺欺人

作者: 秋叶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17-04-15 21:53 被阅读0次

1

今天想聊聊标准。

昨天我写了一篇《如何长期保持高质量文章输出?》,IP营的晓文同学看到了,写了一段很好的总结。

晓文说:看完大叔的文,最大的发现是,大叔您这次是这样思考问题的,背后可能反应了思考的底层逻辑,遇到问题

第一,寻找自己是否已经有了判断标准。

第二,没有的话,建立起来。无论是有已有标准,都会持续观察、调查别人的做法,并思考为什么别人会这么做,根据别人的做法来迭代自己的标准。

第三,思考如何稳定的做到。

最后,才是动手去做。

我觉得这个总结很好,同意,但加一条,不是根据观察别人看到迭代标准就够了,是要在观察基础上加试错迭代才行。


2

一件事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质量标准,很难做好。

标准有三种,【1】公认的技术指标;【2】行业优秀案例;【3】自己的历史工作标杆,依次难度递减。

毕竟自己给自己定义标准,不是行业标杆,更不是量化指标,操作空间更大。

但最危险的恰恰是第三种标准,在没有刻意追求情况下,会出现标准不知不觉下滑。

有一句话可能迷惑了很多人: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很喜欢这句话,后来我发现很多人真相是:每天退步一点点。

比如写文章,一开始你充满激情,全力投入,还真的写了一篇好文章。过了几天,事情多,工作忙,但又不想不写,不是说

要保持状态,就得天天坚持!

问题是你不是觉得忙吗,写得匆忙,心情又不好,肯定没有刚开始打了鸡血一样写得投入,情感充沛,但看起来也不差是吧?——那就发吧。

下次更忙,但写出来好像和上次水平差不多,再说上次阅读量也还可以——那也发吧?

结果有没有发现,当你的质量标准是由自己来约定的话,结果就形成了一个滑坡效应?

我画了一个简单的图,示意这个过程,中枪别怪我。

这也就是为什么普通人很难精进,要去读《刻意练习》的原因,他们其实从来没有养成随时对标,随时校正的习惯。

比如说有人说我文字好时,我就会去读几本诗集,然后我就会冷静下来,我离文字好还差一个文学的沟,我还是老老实实学会把道理讲明白,这才是我的长处——比一般人能把事情说得更明白一点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谈输入倒逼输出?大部分人看到的是通过输入找灵感刺激自己输出,其实更重要的目的是要重新对标。

看看别人的优质工作,对标一下自己现在的工作质量,想想我目前是进步还是原地踏步,这才是保持自己持续进步的关键,当然真相一般是悄悄在滑坡退步。

一旦对标结束,就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状态,就要上紧发条,及时调整。


3

不坚持对标行业一流,我们就会变成故步自封。

这也反过来说,为什么人都想挤破头加入优质圈子?

天天主动去观察优质的同类怎样做,其实成本也很高,要付出巨大的注意力和时间精力调整。

最简单方法其实你要和优秀的人泡在一起。

我的大女儿今年初三,我们也着急她能不能考上好高中,我们也会担心她进了差一点的高中?——担心的。

因为我们很清楚,好的高中学生成绩好,自律能力强, 家长更重视教育,老师也更投入教学,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即便她不是很努力,也会被同学带起来。

凑巧我的大女儿是一个旁边的人强,她就跟着发光,旁边的人弱,她就跟着堕落的人,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她给自己找一个强一点的环境。

好的环境时时刻刻会提醒你要对标,这就是为什么线下教育比线上教育值钱的原因。

因为线下教育有一个同伴环境,让你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和周边的同学相比较,这对学习者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那么在线上教育中,往往对同伴环境的培养不够重视,把教学过程简化成一次训练营,这也带来一个后果,线上教育只能靠刷流量,价格战做大业绩。

这和线下教育的模式发展模式是完全不同的,线下教育是优质优价,线上教育是有流量的老师低价做影响力,想想这个事情还是有点不太对。

反正我们马上做一个新的尝试,开一个潜能发掘的训练营,我们要让一群优秀的人长期在一起,除了分享,更重要的是,要在一起对标,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我相信,好的教育追求的目标应该是:

和对的人在一起,我愿意付出代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切只谈初心不谈标准的成长都是自欺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so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