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情绪稳定,人生自洽》
👨🏻 作者: 丁十三
☕️ 介绍: 《情绪稳定,人生自洽》这本书,单独拎出来了几种,我们工作生活中常见的emo情况,通过对这些emo的分析,让我们看清楚我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容易emo。作者认为,这些emo,我们每天都受到其困扰,但是我们却总是搞不清楚其深层原因,往往只是无能为力的逃避。我关于这本书的笔记,都是我有感而发的地方,发问顺序也不会按照书本目录顺序。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不按照目录顺序,我的回答是,因为内容是有感而发,看内容有可能反复看,没有顺序可言。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
解决累的三步
说到底,“倦怠”是一种心态波动,当“倦怠”感来临时,我们无须过于紧张,但要保持警惕。察觉,是我们防止倦怠的第一步。
但是,解决倦怠这个难题并不简单,这里有几条大家建议不妨试一试。
第一步,学会放空自己。
所谓“放空”,就是让自己暂时忘掉一切,彻底地放松精神、沉淀心灵。
“放空大脑”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然而我们现代人却仿佛越来越“惧怕”和自己相处。洗澡的时候我们会高声唱歌,独自走路时会听嘈杂的音乐,睡觉闭上眼总会有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卷入脑海,我们已经无法接受什么都不想地度过某一段时间。放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已经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时间浪费。
然而,就像高负荷运转的机器,倘若我们的大脑每日被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占据,我们就很难实现真正的放松。每日确保给自己的大脑输送清闲感,有时候需要你什么都不做,积攒在胸腔的郁气才会消失。
第二步,停止对琐事的思考。
纵观对琐事以“没时间”为理由进行逃避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焦虑。
我以往喜欢建议我那些患有管理焦虑的咨询者将自己的工作安排按照重要程度进行罗列与规划,但显然这个方法对“琐事逃避症”患者并不适用。
对该做的事,他们心里往往都有一份长长的“to do list”(计划清单)。然而那个“to do”对他们而言永远都是未完成状态,就像卧室内堆挤衣物的椅子,越积越高。
那么,就扔掉那份长长的计划单吧,不要再把生活中的琐事放在脑海里、放在书本上。决定要洗衣服就立刻撸起袖子去洗;想要陪孩子搭积木,那现在就拿出玩具;想去看医生,那就敲定一个合适的时间尽早去。只要我们迈出第一步,那么脑海中“我很忙”的谎言就会被击溃,执行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强。
第三步,注重生活的仪式感。
我的人生曾有过无数精彩的瞬间,而此时你要让我说出我生命中某些特别的时刻,那我想都该是那些充满仪式感的瞬间。
2018年我在异地读书,那一年元旦我和朋友们深夜赶往市中心的广场,等待着凌晨敲响的钟声以及满天的烟花,万人倒计时的时刻构成了我对跨年的印象。
此前,我在对某对情感破裂的夫妻进行分开调解时,女方跟我说:“结婚五年,我没从他手里收到过一朵花。我过生日他在加班,结婚纪念日他在加班,好不容易熬到放假想和他一起出去走一走,他却说累了不想动。
男人却说:“我对她的心意她都知道,都结婚这么多年了,老夫老妻的,没必要搞那些,况且我加班不也是为了这个家嘛。”
当我让两个人分别说出一件关于两人的美好记忆的时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了那些付出了情感投入、付出了时间成本的仪式性事件。
仪式感会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更好地感受“活着”。
❤️ 笔记:
个人体验,老觉得累,是缺爱。所谓缺爱,就是缺少体谅你的人。这个人是别人,更可能是你自己。
当感觉到自己超负荷工作回家后,有个人给你宽衣,以表示对你的温暖。如果不是宽衣,应该有个人,能聆听你的故事,埋怨,挫折。当你说完的时候,并不会苛责你。
当这些都没有的时候,我们身处在短平快的世界里,乃至从小到大,我们都严格要求自己,成全外在世界的短平快。慢慢的,我们对自己的解读形成惯性,也变得和外在要求我们的一样,并且不觉的错误。甚至对自己是更严格也觉得理所应当。
当我们内心小孩,感觉到不舒服。我们无力改变这种思维,又没有外人介入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深不见底的劳累。时间久了,我们平静下来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无聊,没有意义。我们需要刺激,我们需要依赖,我们变得对刺激上瘾。
所以,在没有外人介入的情况下,我们的内心,需要训练一种,无中生有的情感。那就是,无条件的爱自己。要深入,生活工作每一个瞬间。一种膝盖反应的地步。
此时此刻,我们因为知道爱了,对自己,不再严格,但是,也不会放纵,因为,这种爱,引申出了一种衍生物,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像一种引擎一样,让我们做出了积极的行为,而且这种积极,天生就有效率的感觉。我们就此不再沉沦。也就是,我们不再容易感受到深不见底的累,甚至是消失。
所以,如何训练这种无中生有的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