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逻辑的问题往往都是唯心偏重一些的东西,前三篇更像是鸡汤,那么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东西方结合的思维呢?
中国古代的先贤有一种做法,就是我们都熟知的“中庸”,现代的学说中称之为“灰度思维”,都是讲这种更为科学的思维方法。
灰度字面意思就是非黑非白。人,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受先天的性格,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和现实生活中多重因素的影响,本身就是一个灰度的客体。而很多时候,我们更喜欢根据自己的直觉、喜好,来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甚至在经历一些事情或者了解了一个事实片段后,就武断的给他们贴标签:自私,懒惰,昏聩,勤勉,刚愎自用……等你再和他相处共事时,自然就会带着他的标签来看待他。而他的标签背后的成因是什么,为什么,却很少关心。这个就不是灰度思维提倡的。
灰度思维的一个逻辑就是要承认人的复杂性,以动态的辩证的角度来全面的看待一个人,不给他打标签,做分类,这样你再看待这个人就会更全面,而去除了你内心的很多噪音。
而我们在听到一件事的时候,也不要急于做判断,特别是去站队,要么站到“没有人性,丧尽天良”的道德楷模队,要么站到“谣言止于智者,阴谋论”的先知先觉队,我们首先要去了解的是一个事情的真相(当然,很多真相在当时会被包装和掩盖,这一点增加了理性判断的难度),判断这个描述的是主观的一种宣泄,还是已经被证实的实情,降低事件本身给我们带来的感官冲击,多去了解时件产生的真正原因,这时你就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才可能真的有了一双慧眼。
携程幼儿园被爆虐童的事,就是一个这样的案例,如果你看一些报道,他们有意把所有的罪责让携程来背,或者这个新闻只是因为挂上了携程的大IP,于是,你不难看到一些评论“卸载携程,再不用携程订票”的言论,而你再看真正有深度的文章,有人在扒这个幼儿园的资本和管理结构,最终诸多证据形成了“证据链”,指向某些人和利益集团的问题,你就理解了携程背锅的真实情况是什么了。当然,携程的危机公关做的真的很差,无故躺枪,而携程做法不当的地方,也许就是一开始就没有站在员工的一边,替员工出头,如果携程还威胁要开除了爆料的员工,那它背个锅也不亏。
很多企业在改革的时候,也会有东西方思维的问题,有的只坚持宽松的价值观底线,在乎人的主观能动,而没有经营的管理和规则的制约,致使企业经营不善倒闭;也有一切以经营为本,只在乎制度规则,而忽略人文关怀的细节和企业文化的建设,致使企业人员不稳定,错失飞速发展的机遇。而成功的企业,则是灰度思维观察,黑白决策执行,掌握了东西方思维的精髓,得以长盛不衰。
作为这篇文章的收尾,我再聊聊三原色的事,事情从出现到今天的反转和大众的质疑,我有这么几个观点:
1,如果你认为谁说了假话,就把证据拿出来,一切都以证据为准,你越怕舆论导向被操控,越是掖掖藏藏的,越容易让人感觉这里面有问题。
2,中国人容易被舆论误导,美国人一样也容易被误导利用,但是很多事情被公开了,一些事件时间长了,民众自己也会有判断,谁也不傻。
3,我们越看不到事实,越容易瞎猜,越容易被蛊惑,被利用,其实反过来,对公信力也是一种伤害。 舆论其实就在那里,大众对于事件都是有自己的判断,是疏还是堵,是删除还是自证清白,这个就要有智慧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人则会被沦为笑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