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参加这次写作训练营,我的期待一开始就很模糊,我也不知道我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者说在这100天里,我要锚定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现在想想,不如就从梳理自己的内心开始吧。
毕竟只有把自己的内心理清了,才能去更好的面对外部世界。先让自己的内心安定了、有秩序了、稳固了,才能更好的去分享,甚至帮助甚至影响他人。
今天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就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别人的经历感同身受的敏感度特别强,很容易会“自认为”看到别人的不开心,同事的情绪,领导的情绪,我可能都会过度解度,有时候明显是误会,但这样的解读会占据我的很多思绪和带宽,实际上是种浪费。
更过份的是,我近来对路边早餐车的老板也生出了一种同理心。
事情是这样的,平时公司楼下一般有两辆早餐车,一个姐姐卖包子豆浆(以下就简称她为包子姐姐吧,纯无恶意,她挺好看的),一个叔叔卖煎饼。生意都还不错,在没有城管的前提下。
最近新开了一家卖包子的店面,开业活动做的挺隆重,彩旗花蓝,一个不缺,大喇叭里喊着开业大促,买三个包子送一个,纯手工制作。(补一个内心OS:包子难道还能机器做吗?,呃,好像真的有机器做的,比如超市里卖的速冻包子)
这家包子店的开业明显冲击了包子姐姐的早餐车生意,因为早上买早餐的人流量是相对稳定的,现在客户就会不自觉的被分摊了,而且经常看到包子店的店面前面排队,而姐姐也从之前的忙碌不停变成空闲了。
每次我走过早餐车的时候,就会觉得有点尴尬,我完全不知道这种尴尬从何而来。
第一,我是自己做早饭的人,原先也没有从她那里买过一次包子,谈不上老顾客另投他怀的尴尬。第二,包子店的开业跟我也一毛钱关系没有,我既不是股东,也不是老板。所以她生意受损我也是爱莫能助。
这种情绪持续了好几天,当然并没有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只是每天早上经过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观察一下包子店和早餐车的人流量,以及包子姐姐脸上的神情。
我这种心理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呢?
是对于竞争的过度敏感,以及潜意识里对于竞争失败的过度想象吗?
我想不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