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夫老师来中国的一次讲座中讲到,不管是哪位老师去参观他的教室都会感到很惊讶,因为他的学生都很听话,非常遵守纪律。
孩子们在一起彼此倾听,彼此合作,彼此尊重,每位同学都对其他同学非常好,孩子们在一起一天就能完成许多任务。就算雷夫老师带着全班学生出国游学,孩子们在路上也都格外遵守纪律。
为什么他的学生这么自律呢?雷夫老师分享了一个他是如何让孩子们遵守纪律的秘诀。就是自律六境界。
第一境界: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境界:我想要奖赏
第三境界:我想取悦某人
第四境界: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境界: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境界: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雷夫老师说他的学生之所以那么自律,是因为他从孩子们到校第一天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律六个境界。此六境界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
第一境界:我不想惹麻烦,对于第一境界,入学后的大部分孩子都能达到,因为孩子都害怕惩罚。但也有一些孩子,总是调皮捣蛋,在学校给老师惹麻烦,在家里给父母惹麻烦。无论父母的打骂还是老师的批评,都不见效果。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忌讳的是惩罚,惩罚会让孩子一直处于这个阶段,孩子总在犯错,被惩罚,心情糟糕,继续犯错,再次惩罚,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脱身。
此阶段,家长最好能多多赞美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竖起你赞美的大拇指,在家庭环境中为孩子营造一种“没有害怕”的氛围,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闯过第一境界。
第二境界:我想要奖赏,当孩子不再惹麻烦的时候就到了第二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的孩子,荣誉感很强,家长要不断想着法子来激励孩子。
无论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在各种奖励下,变得越来越自信的时候,说明孩子就要进入第三个境界了。
第三境界:我想取悦某人,孩子在奖励下,变得越加自信,这时候,孩子已经与鼓励他的人建立起了情感。孩子的很多行为表现都是为了取悦他所欣赏的这个人。
这时候情感的反馈是很重要的,当孩子想要取悦于你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总是打击他,你同样要回馈于孩子对你的爱。
比如,当孩子想要取悦老师的时候,家长就要努力做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情感润滑剂。家长自己先要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多在孩子面前夸夸老师,不要破坏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好印象。
当孩子越来越自信的时候,孩子就会主动遵守规则,也就进入了更高的境界。
第四境界是,我要遵守规则,这个境界的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了,已经渴望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监督孩子执行。因为孩子内心渴望着成长,你的监督和协助,会帮助他提升自律。
在小学里,孩子能达到这个境界,已经是非常优秀了。在这个境界中的孩子,学习基本不需要家长的操心,家长会觉得孩子很懂事,很听话。
第五境界:我能体贴别人
越过了四个境界的孩子,他的关注点不只停留在自我上了,他会开始关注周围世界,他想与周围世界建立起更好的连接。这个境界的孩子,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情商很高。
处于这个境界的孩子,内心的善在萌芽,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多做做公益,多为社会和他人奉献一点爱。
第六境界: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这个境界的孩子已经有了思辨能力,人生观已经形成,有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为之不断努力。能在小学阶段达到这个境界的孩子是非常少的。
我们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达不到第六个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最高境界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律。培养孩子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身教重于言传”,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效仿的对象。
就像董卿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那样的人。你想让孩子拥有什么样的习惯和品质,自己就先拥有那样的习惯和品质。”
当孩子与你一起成长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的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成为自律的有修养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