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重阳日,菊花依旧香
一一《不第后赋菊》赏析
王莽九年制刘亚平
每到重阳节,长安城的人们都会来赏菊,爱菊丝路菊花展 ,各种颜色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名贵的菊花,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望着这一团团黄色的菊花 ,不禁联想到 “满城尽带黄金甲” 的诗句 。
待到菊花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黄巢 ,家里以贩盐为生 ,少时爱好写诗,他和许许多多的科举学子一样 ,以往通过考试得一官半职 但是多次名落孙山 ,而是他看到了唐朝当时考场的黑暗和腐败 ,他满怀激情 ,写下了不 “不第后赋菊 ” ,愤然的离开了长安,在偶然的情况下,领导了农民起义 ,他是一个政治家农民起义领袖 。
《不第后赋菊》作为该诗的题目,说明当时科举考试未中 ,也是写这首诗的原因 ,菊花在古代是隐居者的象征 ,代表一种坚强清高 ,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具有坚强不屈 ,从而表达了作者并没有因为落第而悲苦愁闷,通过对菊花的赞赏,体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不屑一顾以及脱离苦海的悠然自得。在唐代时人们多喜欢牡丹 ,而黄巢钟爱菊花,说明作者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不同凡响的人生格局。同时作者在这里也借用菊花。暗喻自己不同于凡人的志向。
首句“待到菊花九月八”,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想象的手法 ,期待着革命风暴早日到来, 唐朝统治者能够灭亡 ,九月八有押韵的作用 ,并作者想象能够通过菊花的早日开放来庆祝革命的胜利,“待到”两个字 ,给人一种豪放开阔的感情基础 ,为后文的大刀阔斧埋下了伏笔 。
第二句 “我花开后百花杀”,作者在这里用菊花和百花做了一个对比,是因为菊花开了所以百花就枯萎了 。写出了作者对农民起义军必胜的信念,革命者像菊花一样,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一个“杀”子用的非常的宏伟 ,说明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一种坚定的信念 。唐王朝就像枯萎的百花一样最终会走向死亡 。
第三句 “冲天香阵透长安”,“冲天”一词。说明了菊花的香气非常的浓郁 ,实质上是在这里说革命的气势非常的高涨 ,有必胜的信念 ,“香阵”表面上是说菊花的浓郁的香气,实质上是说革命团结队伍的团结 ,一个“透”子写出了菊花香气充满了整个长安城 ,实质上也是在说革命的浪潮遍布长安内外 。
第四句 “满城尽带黄金甲 ”表面上是写菊花 ,这里实质上是说革命的大好形势,“满”和“尽”两个字非常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菊花的状态多,数量之多充满了整个长安,而这朵朵金黄色的菊花布满长安城内外 ,就好象是一个个身穿黄色铠甲的士兵遍布了整个长安城 ,革命的胜利近在咫尺 。
菊花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高洁隐逸的象征,歌颂菊花的诗一般也都有非常高尚的节气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菊花来书写自己的人生理想,写自己像菊花一样,不怕寒冷 ,不怕艰难险阻,战胜一切苦难 ,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推翻旧制度 ,建立新政权 。这首诗用词瑰丽,惊艳,值得后人学习 。
长安,曾经满天香阵迷漫的长安城 ,长安,曾经满城尽带黄金甲,金戈铁马的长安城,岁月洗尽历史的尘埃,待到重阳日 ,菊花依旧香 ,黄巢那惊鸿一笔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让后人在豪放,美妙的诗词中品析着菊花的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