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568939/0134acdb6164a47a.jpeg)
今天刚读完吴军老师的《格局》,这本书读了两遍,第一遍,逐字逐句的读,第二遍,快速翻阅,即使是快速翻阅,也花了3个小时。书中的很多观点颇为认同,其中对我启迪最深的莫过于人生成就的三个因素:1. 做事情的速度或者数量,2 每一件事的影响力,3做事的成功率。他们之间是相乘的关系。
说明这个观点之前,先来看看吴军是何许人也?借助百度百科科普如下:
吴军,男,汉族,1967年4月出生于北京, 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前Google高级资深研究员。 原腾讯副总裁。计算机科学家、畅销书作家。 [硅谷风险投资人 。工业和信息化部顾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网络搜索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Google自动问答系统和许多创新产品的负责人。 [吴军博士是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著有《数学之美》 《浪潮之巅》《文明之光》 《大学之路》《态度》《全球科技通史》《见识》 《硅谷之谜》《智能时代》 《格局》 《信息传》 《吴军数学通识讲义》 《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 《具体生活》 《给孩子的科技史》 《计算之魂》 《元智慧》 《软能力》《富足》 。
怎么样?我用12个字评价就是:荣誉满载,著作等身,跨界高手。
他的成就是大多数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但可以通过阅读领略他的思想魅力。我今天要分享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书归正传。吴军老师提到了成就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分别是做事的速度或者数量,每一件事的影响力以及做事的成功率。三个因素中,鉴于时间的有限性,提高做事的速度和数量天花板很明显,效率再高也不会是几何倍数,而成功率或者影响力的却有着量级的差别,这个差别可能是天壤之别。
怎么理解这种天壤之别呢?比如说一粒芝麻和一粒西瓜籽,即使西瓜籽再大,也就是几倍的差距,但是如果拿一粒芝麻和一个西瓜相比,那就是量级的差距。月亮再大,和地球一比,小巫见大巫,同样这样的类比还可以推广至地球比太阳,太阳比银行系,银行系比宇宙,这些都是量级的差距。
自然事物如此,我们做事的影响力和成功率也会有这种量级差距。常听一句话:你能影响多少人,你就能赚多少钱。所以,现在全民都想做网红,一份时间可以多次卖给不同的人,总有想为你买单的用户,而且不止一个,不止十个,不止百个,不止千个,这也是为什么直播带货可以超越电商,大行其道。
影响力可以带来收益,影响力越大,收益越可观,这种收益不仅是金钱上的回报,也包括人脉的积累,增加粉丝粘性以及精神愉悦。除了明星名人自带流量外,普通人的影响力都是日积月累的,而且道阻且长,所幸我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使漫长而艰辛,可以砥砺前行。
如果做有影响力的事呢?作者的观点是:在做事前要梳理一个做事清单,按照影响力和重要性的量级排列,集中力量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事情做完。
我认为所谓有影响力的事就是能够产生时间复利,交付成本为零的事。比如今天写的这篇文章,三年后也一定会有人会看到,这月出版的书,市面上也一直会有,可以收版权费,今年发的唱片,也一直会买。这些事情的特点就是只要做一次,一劳永逸。
几个小量级的东西放在一起,远比不上一个大量级的东西。一个西瓜重8公斤左右,抵得上200万个芝麻粒的重量。我们要做的事就好比这个大西瓜,虽然慢而难,但只要做成,就胜过这200万芝麻大点的事。
这个公式的第三个因素是成功的概率,职业起步时,每个人都是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做事速度也比较慢,成功率似乎也不高。但随着阅历和经验的增加,做事的难度也会上了量级,成功率也会逐渐提高。所以成功的人在于在做事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量级,而不成功的人则一直同一水平的重复。
想提升自己的量级,首先要在基线以上。什么是基线?就是做事的基本能力。我们接受教育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基线,比如你想要研究制造飞机,起码得有北航本科生的知识水平,而不是自己闭门造“机”。很多时候,你认为的高深理论或者研究成果,可能只是别人眼里的常识。
其次,我们要知道做事的极限在哪里。比如一些物理学概念:光速,绝对零度,能量守恒定律等。只有知道极限在哪里,我们才不会夜郎自大,异想天开。
最后,从基线到极限需要攀登的阶梯,就是技术,知识,经验实现的可能。往前倒退20年,网购还只是一个概念,支付宝,淘宝是网购的阶梯,抖音,快手,小红书是视频时代的阶梯。如果没有这些阶梯,量级根本无从谈起,每一次阶梯的出现,都带来了量级的增加。下一个阶段是什么?不知道。但同样会带来量级的增长。
所以,我们要想成事,成大事,一定不要图多图快,而要先慎重选择影响力大的事,并且提高每件事的成功率。要想提高成功率,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基线,并不断借助阶梯提高自己的量级以达到做事的极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