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是辛棄疾的一句詩,只因太喜歡,放在這里剛好。
剛讀完了老師送我的《古代閨媛詩詞選》,好喜歡,讀的有些醺醺然,現在讀詩詞的感覺和以前完全不同,可能經歷過一些人事,更能感同身受了吧。
古詩詞的美和古代女子那種細膩的情感和生存環境結合起來,柔美至极,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遠道。
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
也讓人心碎,
人去後,書應絕。腸斷處,心難說。更那堪杜宇,滿山啼血。事去空流東汴水,愁來不見西湖月。有誰知、海上泣嬋娟,菱花缺。
也有超凡脫俗之美,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大多數能寫詩的女子都出自書香門第,從小耳濡目染,家庭環境的教育和影響實在太重要,有少數是生在貧寒之家,除了個人好學,就只能說是天賦了,何况古時經常戰亂頻繁,還不讓女子讀書,又有各種不平等甚至殘忍的制度和壓迫,這些寫詩的女子,更是美到了天際,又讓人心疼,那柔弱又多情的心總是命运多舛、薄命如紙,你倚欄吟詩的樣子已穿過歷史的塵烟,落入我的眼眸,我用心感受你的悲喜與愁悵,和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女兒心,我都懂,我也有一顆多情的心,又說:自古多情是佛心。就让我帶着你的深情、落寞、不甘心和尋覓,走向那終極的覺悟,你看,佛陀正在菩提樹下拈花微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