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丑生/文
清早出门,突然觉得进入了另外的一个世界。异常的安静,每日门口拥挤不堪的场面,变得冷冷清清,有点不适应。
家楼下东侧,就是一座小学,门口对面又是一个大院。往日里,开车送孩子的人,大院出门的人,对面穿梭的人,交织在一起,熙熙攘攘,吵闹不堪,车喇叭声,疏导指挥声,混合相错。经过此地,大都需要耗费很久的时间。警察,保安,学校值班人员,还有穿着学校统一服饰的家长志愿者,十几个人,相互配合,疏导交通,迎接孩子。
而今天的早晨,却是这些指挥人员,整齐的站了一排,不见了车辆和孩子。此刻,我才意识到,应该是学生考完试放假了。
上班的路上,行人,车流也少了许多。周边的大学很多,边路站着很多学生模样的人。她们大包,小包等着打车。有一个出租车,居然拉载了四个带着大行李的年轻人。显然,学生为了省钱,拼车去车站,是比较划算的选择。这就是春节前回家的节奏,昨天在地铁里面,也看到了许多的拎包客,也大都拉着很大的皮箱。应该说,随着大批学生和北漂,打工者离京过年,北京进入了一个短暂的空城期。
今天是腊月十六,路边的积雪,依然很厚,远处的西山清晰可见。朝阳露出来了笑脸,还在半卧在地平线上。右侧的河流,冰雪把河面掩盖着,一切都没有变化,就是早高峰的车,少了一些,除此之外,没有与往日明显的区别。不知道,商场的状况如何,至少行驶的路上,是这样的。
偶尔,一辆幼儿园接送孩子的黄色班车,在公交道上驶过,却没有看到孩子。
京城节前,真的是冷清了。
算起来,还有半个月的光景就是春节啦。小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
那时候,孩子们都期盼着过年。到了腊月十五的集市上,就可以有卖鞭炮的啦。一大清早,那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就会把你吵醒。平时,爱睡懒觉的我们,便会一骨碌爬起来,跑到集市上。不是去买,而是去凑热闹。还有,就是去闻弥漫在空气中的炮竹味道。一般而言,都是要等到卖鞭炮的都走了,才会回家午饭。至于大人们,准备年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操过心。顶多是去那鱼市,菜市,肉市,布料市,杂货市等,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里,转上一圈。也不为啥,就是图热闹。
那时候,感觉集市上人太多了,等到腊月二十,二十五集市,人会更多,更热闹,更好玩,更让人期待。
多年已经没在春节前,回老家感受这种赶一个年集的气氛。信息发达了,网购便利了,汽车出行方便了,物质丰富了,这是盛世带给现代人的福利,是否却无形中削弱了过节集中采购的氛围,我是不得而知。
真的希望,老家的年集,还是保持着那火热的场面和状态。以便,在闲暇之余,也回去好好感受一下,乡下年前的味道。
2
2020.1.10上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