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灵小栈孤独者的文字杂货铺《人生感悟ABC》
张小狂,你恶臭的价值观,请自己藏好

张小狂,你恶臭的价值观,请自己藏好

作者: 答野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01:51 被阅读48次


    本文的起源是这件事:

    作家唐家三少的夫人去世后,在“阿里文学张小狂交流群”中,成员张小狂、梅有乾发言侮辱三少及三少亡妻木子,主要行为包括:

    @全体成员,并提议讨论讨论“怎么看?”

    “可以光明正大的换老婆了多好”

    “发出来,上热搜就是他的不对了”

    “不成热搜,你让小三怎么光明正大成为正室”

    ……

    目前阿里文学已经以官方名义致歉,并对二人分别作出永久开除和永久解约的处理。

    持有这种恶臭价值观的渣滓必然还有,码字些许,奉劝善良。

    唐家三少微博

    1.“我有一个同事”

    每当有事件发生,总有人采取一种恶意的视角来彰显自己的独特。

    看着“张前编辑”、“梅前作者”的言论,我总能想起之前一个同事。

    此人酷爱“探究热点事件里人物的内心世界”。

    恰逢当时我们行业里出了几起桃色事件,此君的“深度解读”就没停过:

    “你看那个女的,一看面相就****。”

    “这种级别,女的都放得开,都得****。”

    “她们那个部门,为了业绩做了多少这种脏事。”

    “这种新闻爆出来肯定是为了火,说不定就是她自己曝出来的”

    ……

    在涉及女性、公众新闻等领域,部分成年男性的心理就没有健康过。之前大家称之为“油腻”,调侃胜过批判。

    而诸如“张前编辑”、“梅前作者”之流,则是油腻人群中的集大成者,污秽集聚,终成腐烂,散发阵阵恶臭。

    遵循下面讨论的标准,我不想讨论“张前编辑”、“梅前作者”是想红、是因为不红而嫉妒、还是个人有什么独特的经历。

    我对二位此番言行只有一个观点:我觉得这二位的言行和价值观如同垃圾,不可回收的那种。


    2.“阴谋论”

    张前编辑、梅前作者们觉得都是炒作,都是为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坦率讲,相信阴谋论这种心理,就很微妙。

    你一定听说过这些故事,罗斯柴尔德家族掌控世界金融走向,而且今早还特地掌控楼下张大妈卖猪肉要涨价5毛钱。

    相信阴谋论,往往是对自己的生活缺少掌控感,宁愿相信自己人生的一盘散沙来自于幕后黑手的迫害。

    既然做了幕后的黑手,还被您了解个一清二楚,这黑手简直白如A4。

    所以理性站在另一个角度。

    逻辑上讲“证有不证无”,刑事诉讼里说“疑罪从无”。

    注:

    疑罪从无主要应用于刑事诉讼,其他部门法领域存在例外规定。刑事疑罪从无主要考虑保障无辜者免遭刑事处罚。专业论述可参阅有关学术著作,推荐张建伟老师的《刑事诉讼法通义》本论 · 上编 · 第十一章 · 第八节 疑罪及其处理

    具体法律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

    对于事物的评判暗示着评价者的知识水平、价值观、逻辑素养,因此一定要慎重。并不是说对于进入视野的事件不能发表看法,而是确保所发表的看法符合基本的交流准则。

    办公室里的饮水机效应越来越弱,找到全员感兴趣的话题很难。

    但是,经由对事件的评价所反应的东西,比如一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与看待世界的基本态度,依然是影响他人评价的重要指标。

    允许不同观点自然会有质疑,但是毫无依据、不讲逻辑的人身攻击只是说话者肮脏情绪的宣泄,和理性质疑无关。

    慎重发言的结果并非所有人观点趋同,但大概率让观点不同的人能够有效交流,同时不让受众感到“讲话的人智商和情商达不到基本水平线”。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读到刘昭先生的《心理控制术:自证》(见公众号:藏海知秋),也反思在生活中倡导疑罪从无多少带有审判者视角。

    既然是在生活之中,没有上帝之眼,也没有谁应该扮演他人之事的法官。

    人间诸事,摆正即可。

    没必要把自己放那么高的位置,那个位置真不能给谁下批语,倒是容易摔着自己。

    所以三少也没有丝毫必要向“张前编辑”、“梅前作者”证明自己“初心如何”。而二人无事实无依据的指指点点,是为诽谤。


    3. “体面”

    关于“张某狂”前编辑提到的“发出来不合适”的看法,并非他独创。

    当年名人离婚官司之时,也有不少人宣扬“私事上热搜,不体面”,这件事曝光之后,也有人说把聊天记录拿出来,不体面。只能感慨果然大家还是喜欢一个闭门自舔伤口的环境。

    其一,关于热搜。

    热搜一定是一个双向的结果,需要受众关注度才会成为“热搜”的结果。

    所以,如果没有明确显示当事人有引导的行为,当事人仅是选择如实公布,那么“被动”地收到诸多关注,怕是“不体面君”需要反求诸己一下。

    至于说群众的注意力偏好,应该分析群众,不应该拿来批判当事人。

    而关于当事人是否有意引导,则也应该恪守“疑罪从无”的判断:只要没有明确的证据或行为,那么就不要总是臆想幕后有一个黑手。

    还是上面的观点:

    阴谋论你当话佐料讲我就当话佐料听,你拿它当真就恕我不能拿你的智力水平当真。

    其二,关于公开是否“体面”。

    在一个非私人的群体里,对素昧平生的第三人及其故去家人进行人身攻击,一点都不体面。

    而为了维护个人及故去妻子的尊严、声誉及合法权利而发声,很体面。

    被害者不应该被伤害之后,再被“体面人”堵上嘴巴。

    更讽刺的,有时候只有使用公开的形式,有些事情才能收获一个公道的解决。

    而且公开可以很大程度制止阴谋论。但并非全部,毕竟一些人始终觉得:在所有公开的信息背后,一定还有不可告人的阴暗。

    其三,关于不公开的结果。

    严格来讲第三点属于“其二”的延伸,但违背层级结构提为第三点,还是因为诸多血淋淋的示例。

    唾沫星子淹死人,自古皆然。这一现象的渊源恐怕和“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古老得类似。(暂未经过详细考证,仅表达个人猜测)

    今天我们见过很多例子,譬如婚姻家事,一方无过错,另一方进行煽动,不发声者受批判;双方均有过错,一方进行煽动,另一方名誉扫地不得翻身。

    面对太多的恶意煽动,面对太多“张小狂”之流的恶意揣测,不同样选择煽动是道德约束,但不代表当事人不应该如实地把自己的情况公开出来。

    说出来,不一定能收获全盘理解,可至少,能向那些人性恶宣布,你们看啊,还有一份事实立在这里,它是我的事实。

    不奢求都能理解,不奢求能消弭你们心中的恶意。

    但至少,至少我要用声音,宣布有些东西是存在的,宣布除了煽动,除了诋毁,除了抹黑,人可以选择一种堂堂正正的行为模式。


    4. “尊重生命”

    我并不觉得尊重生命可以终结讨论,仅这四个字,不足以指出“张前编辑”、“梅前作者”价值观恶臭的源头。

    我觉得“生命”是宇宙里一个中性的东西,就像水、风、流星一样。

    ……

    中性的东西需要附加条件才能发生感情。

    ——李诞《我并不尊重水、风、流星》

    事件的当事人,有的生命已逝,有的生命仍在。

    对于三少夫妇,我就很尊敬,尊敬源自他们的坚持、情谊,也源自三少勇于发声维护妻子声誉的行为。

    木子女士已离去这件事,丝毫不影响我对她的尊敬。

    对于恶意侮辱他人,怀着脏心烂肺揣度全世界的“张前编辑”、“梅前作者”,虽然他们的生命尚在存续,但我不怎么尊重。


    5. “藏好”

    从16岁开始,我就意识到自己没什么能力改变别人的价值观。年岁越长,越觉得人的差异性真可谓生命的奇迹。

    可我们之所以还没有因为这些差别而大打出手,多少因为多数人掌握着共存的尺度,即使彼此差异不小,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共同生产,甚至共同生活。

    关于梅前作者提到的“没给好处为什么要同情心泛滥”。我只能感叹此人真的不理解人类的基本情感,也恐怕不理解何以支撑人类相互信任并共同前行。

    所以不奢求“张前编辑”、“梅前作者”之流能改变,但至少,不要发出奇怪的声音来彰显自己。

    生而为人,我劝你善良;如果你没那么善良,那么请你至少学会什么时候闭嘴。

    文:答野         微信公众号:答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牛犁:说的有道理!现代社会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应该是每个公民的必修课!

      本文标题:张小狂,你恶臭的价值观,请自己藏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ls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