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篇打卡-我和格隆汇的故事

一篇打卡-我和格隆汇的故事

作者: 斯卓poppy | 来源:发表于2017-07-03 00:10 被阅读0次

    今天再看昨天写关于香港的,果然又片面和过于感性了,果然还是太年轻。毕竟只待了不到一年,其实我并不了解香港,只是有点着迷它的特别。

    今天一千字完全便秘,和同在香港学新闻的同学聊天求助,有说让我买张绿皮火车票去周游全国,保每天1000字。或者每天上街跟卖早点,和摆摊儿的搭讪,每天1000字也妥妥的。也有说,让我每天出门吃宵夜,写个青海版的深夜食堂的。果然大家都有认真领会Robin的写新闻第一原则——出门以及跟人聊天。

    最近其实也并非没有输入,每天几乎都被父母带出去乡间玩,看了很多美丽的风景,感受了很多淳朴的民风。但其间,思考之神似乎都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况且真的不善于写记叙文。而且出于某种可笑而自私的环保主义,我并不愿意和别人过多的分享青海的美丽。

    最近也有在看书,读的书是《如何阅读一本书》,想要系统学习关于读书的方法论。但因为还没有看完,所以也不想匆匆着笔写感悟,想要全部读完之后,写一篇比较系统的读后感。

    其实想问问黄老师,当您最开始坚持每日一千字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完全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看了《财经》杂志关于内容创业的一篇稿子,看到很多点都让我想到格隆汇。感觉有点像给它做广告,但我心里是真的比较认可它。格隆汇以内容创业起家,现在已经成为港股圈内名声不小的投研平台。

    说起我和格隆汇的故事,也有点特别。因为作业而关注港股,别人推荐我一个叫“港股那些事”的公号,据说是做港股非常好的自媒体。

    有段时间每天看它的文章,发现以下几点:语言极具风格,内容非常有料,但是没有财经媒体那种套路的痕迹。慢慢的,发现它的文章似乎都是港股行业内的人士写的。

    其实格隆汇的文章,让我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一度有点怀疑。既然行业内的非媒体从业者都能写的如此兼具内容性和传播性,那么作为财经记者的意义在哪里。我是一个这方面非常较真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做一件事的意义。

    因为这种怀疑,我决定打入这个公司,去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我直接在其公众号下面回复了一大段话,大致是说自己想来做实习生或者兼职。没想到居然被回复了HR的邮箱,于是我非常诚恳的写了一封邮件过去,很快得到回复并且被安排面试。

    面试愉快而顺利,巧的是,他们也非常想要一个有媒体背景的人。就这样变成了格隆汇的实习生。后来也有幸和格隆汇的创始人陈守红先生有过一次谈话,他告诉我格隆汇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些点也非常符合今天所读《财经》的那篇文章。

    比如“依靠内容形成社群,社群成为商业入口,在社群内形成新的内生消费关系,即社群经济模式。”由于格隆汇定位港股投资者信息平台,天然与金钱走得近,因此这种社群经济模式在格隆汇身上非常明显,而且不仅仅局限在线上,已经在线下有所布局,盈利模式也十分清晰。更何况,作为一个以内容起家的公司,其内容的形式也依然在不断创新。

    后来在3、4月份港股业绩期,我借此机会还参加了将近十场公司的投资者业绩会,写了很多篇业绩会消息稿。期间的收获不可尽数。也正是由于在格隆汇的经历,看到了部分自身以及行业的局限,使得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轻微的转向,由偏财经专业主义的方向偏到了商业以及文字层面的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篇打卡-我和格隆汇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oo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