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料峭春寒,偶尔看到窗外袅娜摇曳的柳枝逐渐鹅黄嫩绿,生机昂然,一种感动便油然而生,也许是因为柳絮与我童年那段乡村岁月,曾有着很深很浓的情结。
记得小时侯,放学后提着篮子,爬上树先做支柳笛幸福地吹着,再悠然自若地捋下鲜嫩的柳絮,回家让母亲放进开水锅里焯透,捞出来泡进凉水去掉涩苦味儿,然后搦成团儿当馍吃,剩余的便晒干了珍藏起来,等来年冬天充当干菜。
日子慢慢好过之后,调点盐、香油和味精凉拌着就饭。柳絮菜,滋育着我,拌我度过了饥饿的童年。
翻开发霉的记忆,在那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吃柳絮菜不是时尚,而是为了活命。漫长的春荒里,青黄不接,柳絮菜作为口粮填饱肚子,染绿了故乡人的梦。
我永远也忘不了母亲讲的故事:在我出生刚满四个多月,母亲为捋柳絮充饥,竟攀上村头水塘边那棵许多村民都不敢涉步的大柳树,不慎脚下一滑头朝下栽进冰凉刺骨的水里。求生的欲望,和耳旁仿佛响起的儿子的啼哭声,使她拼命挣扎,一个多小时后,母爱的力量最终使她也不知是怎样爬出了水塘。
我长大后每次听母亲讲起,我都暗自感叹母亲命大,同时也为自己没有失去母亲而庆幸。对柳絮菜,越发萌生一种说不清的情素。
如今,告别了吃野菜充饥的日子,我不但过上了温饱生活,还正大踏步迈进了小康。柳絮菜,早已成为人们餐桌上调节口味的绿色食品。这清热祛火的柳絮菜,或调或炒或蒸等,微苦里透着清香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百吃不厌,回味无穷。然而不幸的是我的母亲早已溘然长逝,我也展转离开故乡。再也吃不上母亲的柳絮菜,我深深地怀念我的母亲,怀念我的故乡。
又是一年春来到,曾经的特殊经历,给我留下铭心的记忆。那散入岁月深处的柳絮香依然诱人,除怀旧之外,我还时常提醒在舒适环境中逐渐麻木的自己,时代变了,生活好了,要倍加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这捋柳絮的时节,我想在遥远的故乡,家家户户又该吃柳絮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