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小Y来找我,向我倾诉他最近遇到的困难。
“唉,我真的后悔上学的时候没有多努力听一听专业课。最近这段时间,我参加技术部门的会议都像听天书一样,每次都是,刚开始我可以跟上其他人的思维和节奏,不过每个新的发言者都会说出一些我不懂的东西,到最后我就完全无法跟上他们了,只能把自己坐得稍微低一点,免得被人发现我脸色通红。”
我于是安慰他道:“别灰心,公司的技术并不是包罗万象,总共也就那么些,你自己闲下来多看看,多学学,肯定能赶上大家的。”
小Y也露出恍然和坚定的神情,表示一定会在业余时间努力自学,这才走了。
我望着他的背影,不禁吁了一口气。别看我装出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安慰他,其实我自己还不是一样,最近列席投资项目和行业分析的会议时也是一脸懵逼,心说别让大佬们发现我的窘态。
我和小Y相差5岁,他即将而立,我三十出头。我们俩性格相投,所以无话不谈,最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了我们的话题。
小Y毕业于某著名高校,211,985之类的头衔自不必说,光是院士就有4名。按理说,那里出来的学子应该都是才高八斗、眼高于顶的角色,不过小Y身上倒是一点也看不见那种自负。自打进了公司,他那具有亲和力的笑容、不卑不亢的性格让同事们都喜欢和他共事。尽管如此,他也有自己的烦恼。
据他自己讲,大学四年,他虽然没挂过科,但也花了不少时间在游戏和恋爱上。日子虽然丰富多彩,但专业基础难免不如那些天天“图书馆——宿舍”两点一线的学霸们打得牢。进入职场后,头几年看不出区别,现在他快三十了,也得到了一些提拔,但技术上的短板成了他追求进步的绊脚石。
认识到这一点的小Y悔之晚矣,最适合读书的时光已然过去,他现在只能牺牲业余时间来补课了。别人出去撸串,他得在家看书;别人去看电影,他得在家看书;别人王者开黑,他还是得在家看书。
我的情况和小Y多有类似,所以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感情。晚上看书看累了,给小Y打个电话,两人上街宵夜。
小Y举起一条烤鱿鱼,咔嚓一下撕成两半,右手递给我一半,说道:“哥,你说我怎么早点没看出来,学校墙上贴的那些名人名言,原来全都是他娘的大实话呢?”
我咬下一块鱿鱼,问他:“此话怎讲?”
“比如说王贞白的那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我以前挺鄙视的,我觉得,时间一晃就过了,又不能储存,又不能当钱花,怎么能买到金子呢?”
“哈哈,你那时还没看过《时间管理局》吧,未来说不定真的就把时间当成钱花。”
“唉,就是。我现在真的是,如果能让我用金钱去换时间,我宁可倾家荡产也要买回我大学用来打游戏的那些时间!”
“是啊,我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估计你在这街上随便问一百个人,有一百零一个会跟你说他也愿意买回时间。”我沉默了一会儿,又揶揄他道:“谈恋爱的时间你不想买回来啦?”
“哈哈”,他咂咂嘴,“不必了,毕竟还是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嘛。”
接着他又说回刚才那个话题:“那些个名人名言,贴在那里,风吹日晒的,我们都把它们当空气,有几个认真看,认真领悟了的?结果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回过头一想,卧槽真是字字珠玑啊!全都是那些伟大人物毕生的经验和智慧。只怪那时的自己,唉,年少轻狂,不把这些智慧放在眼里。”
我把签子放下,又拿起一根烤茄子,对他说:“你这么说,我倒是也有些感慨了。你说人这个动物哈,少年时代,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什么事情都懂,什么事情都对,要是错了,那也错的不是我,而是这个世界。结果,越长大越怂,等一个人再也不敢称自己什么都懂了,人们才说他成熟了。你说搞笑不搞笑?”
他也拿起一根鸡翅,说:“这就叫半桶水瞎晃悠。哥,现在零零后都上大学了,我和你都算是中年人了,我们现在才开始重视学习,是不是有点夕阳红啊?”
我瞪了他一眼,说:“要中年你自己中年去,我可没服老,培根说过,活着就要学习,但学习不是为了活着。你和我现在重视学习,和那些从三岁就开始重视学习的人比起来,是差了一点,不过光以这种重视的崇高性来看,二者是没有区别的。”
“哥你又安慰我,三岁小孩哪有重视学习的?只有他们的家长在替他们重视学习。不过我懂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之前是我太功利了。”
“你小子,不愧是名牌大学出来的,来,为你的智慧干杯。”
两只油腻的大手举起杯子碰在一起,四周也是油腻的烧烤摊。它们的主人,却坚定地对油腻说不,因为——
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 列宁
网友评论
给正在读大学的孩子以惊醒!
写得好!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