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日晚,湖南沅江12岁男孩吴林(化名)因不满母亲管教,被打后心生怨恨用菜刀连捅母亲二十几刀,将母亲杀死。因未到法定年龄,吴林已被警方释放。之后当地教育局欲安排吴林返校读书,却遭到其他家长的反对。
案件的主人公吴林,曾是个留守儿童,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挣钱,吴林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养,由于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以及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在人格塑成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养成乖戾、残暴、自私、血腥的性格,以至最终将刀子刺向生育、养育自己的母亲。
无独有偶,“12岁少年弑母案”并非个例,在2015年10月,曾发生三名留守儿童残忍杀害学校老师的事件。根据所调查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呈低龄化趋势,受教育程度较低,再者,他们在犯罪前多数处于隔代监护或无人监护的状态,超半数的在犯罪时处于闲散状态。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时留守儿童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抢劫、盗窃、强奸、故意伤害他人、故意杀人等等重大犯罪,犯罪年龄的低龄化、犯罪的尺度、高频化,已越来越出乎正常人的意料了。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屡禁不止,或许下面的原因,你我都应该好好深思。
社会化不足是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首要影响因素。社会化是促使儿童逐渐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在人的这个过程中,家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初级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庭功能发生弱化,没能起到该有的教育、引导、情感交流和家庭保护功能,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的问题。
其次,不良同辈群体交往和不良组织交往也是导致留守儿童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案例中的吴林在被问及“为什么要吸烟时”,他回答“周边的人都吸烟了我为什么不能吸烟。”未成年人心智较弱,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的辨别来自周围环境的是非黑白,留守儿童身边更是缺乏父母对其的正确引导和及时有效的干预监管,更容易受到来自同辈群体的腐蚀。据调查,31.9%的留守儿童犯罪是为了朋友情谊。更有47.6%的留守儿童犯罪群体表示,如果当初自己结交的朋友品行端庄的话,自己今天也不会犯罪。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何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是一个耐人深思的问题。
再者,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农村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的不好,也是导致留守儿童犯罪的因素。未成年人甄别信息的能力较差,而我国网络游戏的绿色度较低。我国现阶段网络游戏中还夹杂着大量的血腥、暴力、恐怖、存在洗脱罪恶和鼓励抢夺的因素,这些都是不适合未成年人的。不良游戏冲击着未成年人的视野,容易造成未成年人将虚拟世界跟现实世界的混淆,此时若不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引导,未成年人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未成年人在犯罪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
基于以上种种分析,我们知道,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来自诸多方面,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降低留守儿童的犯罪率,这就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努力了。
国家应加大精准扶贫力度,重视贫穷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将蛋糕做大,而且要将蛋糕分好,带头做好留守儿童问题。比如可以加大对贫穷落后地区的经济投入规模,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可以在当地办厂,增加工作岗位,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彻底减少青年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让青年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教育孩子。同时,政府应当加大对当地教育投入,减少辍学率,提高当地的文化水平,普及法律法规意识。
企业应当积极承当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报社会。企业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单独只考虑盈利水平,要多关注社会问题,要明白只要社会安定,自身才能稳定发展,比如说:不应该区别对待本地职员跟外来农民工,不拖欠职工工资,将公司工厂直接设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增加当地的工作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个孩子的一生,其家庭的影响力最大,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做不到陪伴在孩子身边时,应随时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不仅要给他们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关怀更不能缺位。而爷爷奶奶的教育也很重要,不应对孙子过分溺爱,也不应过分冷淡,要随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及时反馈给学校老师或者孩子的父母。
学校方面也应积极承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不仅要传授其知识,更应该教育其如何正确为人。同时,应特别关注校园欺凌事件,保护留守儿童身体和心灵不受伤害,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本身应自立自强,自觉接受家庭、学校的教导,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增强法律意识,明白父母的不易,奋发向上。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靠的都是年轻这一代。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不应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牺牲品”,我们要关注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