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贾儿
[题记]:
贾儿为了保护母亲不受狐狸的蛊惑,想尽了一切办法:有的无异于常人,像“执火遍烛之”,“辄起火之”;有的表现出儿童所独有的智慧和行为特征,像“日效杇者,以砖石叠窗上”,“合泥涂避孔,终日营营,不惮其劳”;有的则是一般的成年人也难以做到,表现了大智大勇,性格特征鲜明。正如但明伦所评论的:“其从容措置,不燥不矜,缜密而不肯轻泄者,老成人且难之,况乃孺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29865/8323bf3ff9a5f453.png)
[正文]:
在楚地,有一位商人,常年在外经商,他妻子则独自在家居住。
某天夜里,那商人妻子梦见与一个陌生男子行男女之事,惊醒后猛然发现,身边竟然睡了一个短小的男子。再仔细观察男子的神情,发现和常人不同,心中又惊又怕,猜想自己肯定有遇到狐狸精了,左思右想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过不多久,那男子也不说话,忽然间起身跳下床,房门都没有打开,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到第二天夜间,那妇人想起昨夜之事,心有余悸,不敢独睡,于是叫上做饭的老太太来陪着她一起睡。她还有一个刚十岁的儿子,平时在另一张床上,这时也叫过来睡在一起了。夜深时分,更深人静,大家都已经熟睡了,妇人在老太太和孩子都睡着了以后,正迷迷糊糊也要入睡时,似梦非梦间,恍恍惚惚地感觉到狐狸精又溜进房间来了,口中喃喃自语地说起了梦话来。老太太听到后,连忙喊叫起来,狐狸精不敢久留,便匆匆离开了。
从这以后,妇人便终日恍惚,好似失魂落魄一般,一到夜里,睡觉也不敢吹熄蜡烛,时时不忘叮嘱儿子千万不可熟睡。
有一天夜深人静时分,小儿和老太太都半躺着在床上,上身倚靠着墙壁就打起盹来,等他们醒来一看,妇人不见踪影,起初以为只是起夜解手,但左等又等不见回来,都惊疑起来。可是老太太却胆小害怕,不敢出门寻找,也许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小儿却自己取来灯火,四处寻找起来。
当他终于在另一间屋子里找到了自己的母亲时,却发现她正赤身裸体地躺在屋中间,小儿走近前去扶她,竟然也丝毫不知害羞遮掩。从这以后,妇人便更加发了狂,时常白日里突然唱起歌来,时而喊叫不停,时而啼哭怒骂;一到晚上又讨厌和别人同屋就寝,叫儿子睡回原先那张床,把老太太也打发走了。小儿每次在夜里听见母亲发出的欢声笑语时,便点起灯来照看,妇人却反而怒骂儿子,小儿倒也并不在意,日子稍一长久,左右邻舍便看得出来,此小儿是个心细胆大的孩子。
每天白天,小儿看上去嬉笑玩耍却似没有分寸,一开始天天学泥瓦匠做事,用砖头石块往窗户上垒,家人如何劝阻就是不听,要是有人拿掉窗户上垒好的砖块,他便马上躺在地上撒泼打滚,撒娇哭闹,大家都不敢轻易去惹他。这样过了几天,两个窗户已经被他堵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一点光亮都透不进来。看着窗户垒好了,便又开始和起泥巴来涂抹墙缝,整天干得不知停歇,也不怕吃苦受累。墙壁涂抹好了之后,看着无事可做了,却又跑去厨房里,拿出菜刀“霍霍”地磨了起来。久而久之,街坊四邻看见他如此顽劣,都开始讨厌起来,甚至渐渐地不把他当作常人对待。
一天夜里,小儿将磨好得菜刀藏在怀里,又用水瓢将灯火扣住,一时房中黑不见人,悄无声息。正等着母亲发出喃喃梦语之时,小儿速度极快,马上取下水瓢使灯火通明,堵在房门口高声叫嚷起来,但是过了好一阵儿都没发现什么异样,他便假意要出门小便,准备离开房间出门去。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个东西,形状像是狸猫,一下子向门缝窜了过来,小儿也是眼疾手快,挥起菜刀便砍,却只砍断了它的一截尾巴,大约二寸来长,掉落在地还流着鲜血。
一开始,妇人看见他起来挑亮灯火,还不停地叫骂着,小儿置若罔闻,并没有理会,只是这会儿想着没有砍中那东西的要害,心中时分恼恨不已,又回去接着睡下了。躺在床上左思右想,虽然没有即刻杀了这只狐狸精,值得庆幸的是经此一番争斗,估计那狐狸今后也不敢轻易再来了。
等天亮以后,小儿看到地上的血迹一直越过院墙,一路追踪到了何家的花园里。
当天夜里,狐狸精果然没有再来,小儿心中暗自高兴,但他母亲仍然躺在床上痴呆发愣,像是死去了一般。
过了不久,商人从外地回来了,听闻此事,心中大惊,连忙来到窗前探问妻子的病情,妻子却对他破口大骂,好像见到仇人一般。小儿向父亲详细讲述了母亲发狂的缘由,商人十分惊恐,立即请来医生诊治开药,谁知妇人把汤药一股脑儿全都泼洒在地上,口中照样骂个不停。百般无奈之际,家人便把汤药混合在温水里,送去之后才喝了下去,这样过了一些日子,妇人便渐渐地安定一些了。父子两见情形有所好转,心中自然都高兴了起来。
一天夜里,父子俩刚刚睡醒,发现妇人又不见了,起来四处搜寻,在另一间屋子里找到了她。从这以后,妇人便又开始癫狂了起来,不愿意和丈夫睡在一间屋子里,到了傍晚,又一个人跑到别间屋子去呆着,家人前去搀扶,她便叫骂的更加厉害。商人见如此情形,束手无策,只好将门全都上锁,但只要妇人一往外跑,门便自动敞开,简直是匪夷所思。商人对此十分忧虑,便请人前来作法驱妖除邪,各种办法都用遍了,也丝毫不见成效。
小儿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在一天傍晚,他独自一人偷偷潜入何家花园,将自己藏身于草木丛中,打算先查探清楚狐狸的藏身之所。渐渐夜幕降临,月亮升起不久,便忽然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小儿用手轻轻拨开草丛一看,只见有两个人来到这里喝起酒来,还有一个留着长胡须的人,看上去是一个仆人,正手捧着一把酒壶站立一旁伺候着,身上穿着一件深棕色的上衣。几个人说话的声音很小,听不大清楚说着什么,喝了一阵儿,只听其中一人提高了声音说道:“明天可以再弄一瓶白酒来。”不一会儿,两人便起身离去了,只留下长须仆人,并脱了外衣找块大石便躺下了,只看到一条狐狸尾巴拖在身后。小儿这时已经清楚了这里的情形,便想着可以回家了,但是生怕搞出动静惊动了他,便只好就这样在草丛里趴伏了一整夜。天还没亮时,他迷迷糊糊中听到了先前喝酒的两个人又走了回来,咕咕哝哝地说着话走进竹林里去了。直到这时,小儿才静悄悄地起身回家去了,父亲问他去了哪里,他只是谎称道:“我在伯伯家睡觉的。”
话说那天,小儿正跟着父亲来到集市上游玩,看见帽店里挂着一条狐狸尾巴,便央求父亲买下来给他,父亲起初不同意,但最终还是禁不住小儿的软磨硬泡,撒娇吵闹,也是不忍心看到他过分失望,还是买下来了。当父亲正在店铺里跟客户洽谈生意的时候,小儿便跟在身边游戏玩耍,不一会儿,趁父亲不注意时,小儿偷偷地从包袱重偷偷拿走一些钱,自己跑去店里买了一些白酒,暂时寄放在店铺的走廊里。
却说这小儿,正有一个舅舅住在城里,素来以打猎为生。小儿安置好白酒后,便径自跑到了舅舅家,舅舅外出了,只有舅母在家,并询问小儿他母亲的病情,小儿回答道:“这几天母亲稍微好一些了,但又因为老鼠咬坏了衣服,引得她哭骂不停,所以家里让我来讨点猎兽用的毒药。”舅母听后,便在箱子里挑拣起来,拿出一钱多药物,包好后交给了他。他嫌舅母拿的药物太少了,但没有说出来。这时舅母去了厨房,要给他做汤饼吃,他看看室内没有人了,便自己又打开木箱,拆开药包,满满地抓了一大把,包好后塞在了怀里,然后跑去告诉舅母说:“请舅母不用生火了,父亲还在街市上等着我一起回家去,来不及了。”说完便径自离开走了,一口气跑回寄放白酒的地方,悄悄地把药物都倒入白酒瓶中,重新放好,又跑回街市上玩去了,直到傍晚才回到家中。父亲问他哪里去了,小儿只说是在舅舅家玩耍。从这天气,他便每天都跑去集市上转来转去的。
直到有一天,小儿在街市上忽然发现那个留着长须的仆人也混杂在人群中,仔细打量确认无误后,便悄悄地尾随其后。待慢慢跟上之后,便找机会和那人搭讪起来,问那人的住处。那人回道:“我就在北村住。”那人便也反问小儿住处,小儿随便答道:“我住在山洞里。”留着长须的仆人很奇怪他为什么住在山洞里,小儿笑着说道:“我祖祖辈辈都住在山洞里,你原来不也如此吗?”那人听后更加吃惊,便问其姓氏,小儿回答道:“我是胡家的子弟,我曾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你跟两个年轻人在一起,你忘记了吗?”那人盯着他打量了半天,还是半信半疑。小儿便又轻轻地撩起衣服裙摆,稍微露出一点他装上去的假狐狸尾巴,说道:“我们常常需要混迹人群之中,可是这个东西还是无法去除,实在是恼恨至极。”那人问道:“你在街市上要做什么呢?”小儿说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打酒的。”那人便告诉说自己也是来打酒的。小儿问道:“你打到了吗?”那人回道:“咱们这种人大多数是很穷的,所以经常是偷窃的时候多。”小儿便应和道:“是啊,这个差事也实在是受苦受累,担惊受怕的。”那人说道:“没办法啊,受了主人的派遣,再难也得做好啊。”小儿趁机又问道:“那么你的主人是哪一位呢?”那人回道:“就是早先你见过的那弟兄俩啊,一个和北城王家的媳妇私通,另一个住在东村的一位商人家里,那商人的儿子着实厉害,我的主人竟然被他砍断了尾巴,过了十多天才好,现在又去那商人家住去了。”说完,便要告辞,并说道:“不能再聊天了,可别误了我的正事儿。”小儿听了便说道:“偷酒实在是太难,一不小心被抓到还得被砍断尾巴,还是买酒来的更轻松一些。我原先买好的酒便寄放在店里走廊下,你不嫌弃的话,我愿意把它敬送给你。我口袋里还有些钱,不愁买不来。”那人不好意思地表示无功不受禄的话,小儿接着说道:“你我本是同类,何必计较这点儿东西呢?有空的时候,我还想要和你一起痛饮一番呢!”于是便领着那人一起去了街市店铺的廊檐下,取出那瓶毒酒交给了他,互相道别后便自己回家去了。
那晚,母亲竟然安稳地睡着了,不再疯癫乱语或往外面跑了。他心里知道,大概是那几个狐狸精发生了什么异常情况了,这才把近来自己的情形详细地告诉了父亲。父子俩当下便一起来到花园察看,只见两只狐狸死在了园中的亭子上,另一只狐狸死在草丛之中,嘴边还汩汩地不是淌着鲜血。那只酒瓶也还在,拿起来一晃,里面的酒还没有喝完。父亲惊喜地问儿子道:“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小儿回答道:“这些东西都性情机敏,只要我稍微一点泄露,他们便马上就会知道。”父亲高兴地称赞道:“我儿讨伐狐狸精,真像汉朝时的陈平一样足智多谋啊!”于是父子俩背起死去的狐狸一同回家去了。只见那只断了尾巴的狐狸,上面还有明显的刀疤!
从那以后,商人的家里终于恢复了安宁,只是他的妻子越来越瘦弱了,心里也渐渐明白了过来,比之前又新添了咳嗽的毛病,一吐痰便是好几升,没过多久便死去了。
北城王家的媳妇,一向被狐狸精纠缠着,这时去他家一打听,狐狸有绝迹了,她的病也终于痊愈了。商人因此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奇才,便有意让他学习骑马射箭的技艺,待小儿渐渐长大后,荣升到了总兵的职位。
四十二、蛇癖
[题记]:这怕是《聊斋志异》中最短篇幅的短篇了,
翻译抄录完这篇,第一卷就完结了。所以懒得单独起章回标题了。
[正文]:
我的同乡王蒲令,有一个仆人叫做吕奉先,生性特别爱好吃蛇。
每次弄到小蛇,他便整只将它生吞下去,如同常人嚼食大葱一般。
如果抓到大蛇,他就用刀子把它切成一寸一寸的小段,用手捧着,放进嘴里,嚼得“咔擦”作响,血水流满腮帮子。而且他嗅觉特别灵敏,曾经隔着墙都能闻到蛇的香味,便急匆匆地跑到墙外,果然抓到一条一尺多长的蛇来。
当时他身上没有带佩刀,便直接整条生吃,一开始将头咬掉,蛇的尾巴竟然还在嘴边蜿蜒扭曲着,常人看来及其可怖。
卷一工作完成,各位敬请期待第二卷的精彩故事吧。
各位看官喜爱之时,请点赞关注,感激涕零,倍感荣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