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所写的每一点感悟,你一定都看过,或是在网络上,或是在某本书上,或听某个人说过……
其实,这世间的道理很少,尤其是关于人生的道理,少到什么程度呢?少到你只要把人类的经典书籍看一遍,基本上大部分的道理就了解了。看到经典这两个字,是不是就感觉有些害怕,有没有在心里想,那得有多少书呢?
经典的书其实一点也不多,反而很少,比现在一年出的书要少多了,更何况又不是每一本经典之书都要去读。(这个说法你一定也看过或听过)
为什么说经典的书很少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经典都是历经时间淘汰而留下的精华。对于经典,我有一个筛选标准:
- 一,作者必须是死了100年以上的人;
- 二,这本书到现在依旧有一定的市场,太小众就不行;
- 三,有名人、伟人夸赞过这本书。
想要通过这个标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想想,一个死了至少一百年的人写的书,到现在依旧还有很多人愿意读,同时还有过名人、伟人读过、赞过,这个要求是有多高,是有多难达到啊。
因此,你只要拿着这个标准去筛选,最后能留下来的书绝对不多,估计都不会超过1000本,即便你一个月才读一本书,这些经典,也花不了十年时间,这样来看,经典其实就很少的,对吧?
你看,几乎关于人生的道理都在经典的书籍里被人类的先贤给讲完了(别抬杠说,关于世界我们的认识还很少,这里的道理专指人生道理),我们这些后人还有什么可以讲的呢?
难道将先贤们讲过的道理再讲一遍吗?
二
既然这些人生道理,先贤们都早已经在书里写下了,都告诉了世人,那我为什么还要再写呢?这岂不是多此一举嘛。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你讲个段子:
有一个公司的CEO很喜欢读书,每天都要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读书,而且他读书还有一个习惯——每读一本书,他都会写出心得,发给自己的助手说书里写了什么内容。有一次这位CEO的一位同事就说,他压根就没时间读CEO写的读书心得。你知道CEO是如何回复的吗?他说:“我不是给你写的,你可以扔掉,我是为自己写的。”
嗯,这个段子一点也不好笑,对吧?因为我压根就不会写好笑的段子。
我要写这些人生感悟的理由,其实和这位CEO写读书心得的理由一样,根本原因不是为了你们而写的,而是为我自己而写的。
因为我知道,如果你要了解这些人生道理,去看先贤写的经典比看我的文章效果要好上一万倍,何必要浪费时间精力来看我写的文章呢?对吧,反正最后你还是要自己经历一遍才会懂得这其中的道理的。
再说了,如果你不愿意了解这些道理,看我的文章和不看我的文章,对你来说其实一点区别也没有的,也许这篇文章对你的意义就是又帮你消磨了一些时光。这样看来,好歹我的文章还是对你有点用处的。
关于人生,有一个很奇妙的定律,就是关于人生的道理,在没有亲身体会过之前,你几乎不可能从别人的言语或是文字中获得。
就好像是谈恋爱这件事,即便在恋爱之前,你看过了无数关于恋爱的人生道理,即便你以为自己都懂这些道理,但在你真正恋爱之后,你会发现,那些道理你到现在,到此刻,才逐渐地、真正地理解了。
这件事其实很奇妙的,就是人生好似是一条路,每一个人都要走一遍,而且只能自己走。那些在特定地点才能看到的独特风景,更是只有在自己走到了那里之后,你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的魅力,在此之前,无论别人怎么说你都无法真正领略。
就像是去游黄山,在去之前,你看了再多的介绍、旅游攻略、游后感,你都无法领略黄山的美丽,除非你真正去到黄山游览了。
这些感悟,就是我在来到了这些特定地点之后看到这些独特风景之后所得到的,它只属于我,你们只能看看,除非你也走过了这个地点,看到了这里的风景。
最后,我写下的这些感悟,你一定在其他地方都看到过、听到过,当然也包括我现在告诉你的这个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