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梅在她的那篇《一个人 一棵树》中写到:回家?回哪个家?大浪淘沙,剩下的吉光片羽,原不过是故乡那个小小的院落,和院子里的一棵树啊。那是灵魂生长的地方。
大概讲的是作者的伯伯年少时很早就离开了家乡,多年打拼之后终于过上了令人艳羡的光鲜生活。可是,终有一天再也打拼不动了。人的生老病死不是用物质就能买来的,那个大伯也不例外。拥有再多的金钱,最后躺在病床上,心里眼里渴望的依旧是回家,回那个年轻时遗落在故乡的家。或许,即将离世的大伯,也预感到了在这遥远的他乡,并没有他灵魂驻扎的地方。所以才执着的一直喊“回家,回家……”
作者说:人活不过一棵树,这是真的。人也犟不过一棵树去,这也是真的。树的每根筋骨里,都写着执着和坚韧,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如一日,默默地守着一个地方。今生今世,山河岁月,它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专心致志地爱着脚下的那片土地。无论贫瘠荒凉,无论天地轮转,都不改初心。
而人却不能,人心就像装不满的钱袋,总觉得什么都不满足,得了一却还想着要二,得了二就想要三。人心的贪婪更像我们小时候要糖吃的样子,拿了一颗,尝过之后觉得少了,就想着再有一颗该多好。然后又拿了一颗,这下心里的贪念更甚,心想着要是天天都能吃到糖该多好?最后甚至心心念念想拿一包糖,为此食不下咽,寝不安眠的时刻惦记着。
有时候,人的智慧终究也比不过一棵树,一棵树从来不犯糊涂,它知道什么该拥有,什么该放弃,它貌似只站在原地守候,却把根扎得牢牢的、深深的,远方尽收眼底,看个通明。
但人就不行,人总是马不停蹄的奔忙在路上,一路上的风景都来不及仔细看。到最后,几乎忘了何时出发,又将去往何处。似乎匆忙奔波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只一味的循着惯性超前一路狂奔,似乎停都停不下来。
只有等到年老体衰,再也走不动爬不动的时候,才会想起回头望向来时的路。可那时才发现,这一路的奔忙,早已弄丢了生命里最宝贵的东西,最初的那些纯真,那些有温暖,有美好,有爱,有承诺的,有陪伴,有回忆,那些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日子却再也找不回来了啊。
生活中,像大伯这样的落幕者实在太多了,人生的终结处却一直喊着要回家要回家,但终究不能实现愿望,因为已找不到来时的路了啊。除了那棵树以外,留在故乡的老屋早就像散了架的风匣,只剩下一堆碎骨。最后只能抱憾着离开这个世界,眼角流着泪,就那样不甘心的走了。
而那棵树,却依然在故乡的风雨里以挺拔的姿势站立着,虽已有百年,却每年都能结一树的果子,左邻右舍去采摘,尝过后,都说味道一如当初。
首开会员,点此链接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b445c9e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