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新阳光,学习爱的艺术在问“谁能理解我?”之前,先问问“我又能理解谁?!”
仔细读了李老师今天的文章“与艾滋病毒感染者握手”,认真思考了李老师今天留的作业——谈谈您对“不处在我们这个地步,你们永远不会理解我们的痛苦”的理解;您觉得能理解谁?谁又能理解您?”
第一次感觉“理解”两个字沉甸甸的,也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平日使用频率颇高的词——“理解”。
仔细想了想自己平时所谓对别人的理解,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层面,更多的只是理性反应,只是认为正在遭受病痛的人应该被理解,却缺乏深层的体验,此时所表达出的理解只是浮在表面,并不会打动人,甚至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读了李老师若干年前“青涩”的文章,没感觉到“青涩”,却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情怀,因为这份人文情怀,才有了对艾滋病感染者更深层次的体验和理解,也才赢得了他人的信赖和敬重。
两相对比,我对李老师上课时多次讲到的科学、艺术、人文有了些理解,也对李老师对此的反复强调有了些理解——想让我们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从“无知”到“自知”,最终能不断增强自我觉察,不断延展自己的艺术和人文情怀。
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1884—1956)在评论洪堡(A.von Humboldt,1769-1859)所著《宇宙》第二卷时说:
我们的科学家在某些方面才智出众,但在另一些方面却十分愚笨可笑;我们的艺术家非常聪敏,但又颇为愚昧无知。真、善、美存在,人们都能看到,但能够明白这些不过是同一秘密的不同方面的人为何如此之少啊?……科学是生活的理智,艺术是生活的欢乐,而宗教则是生活的和谐。缺少其他方面,任何一方都不完全。只有在这一三角关系的基础上去理解生活,我们才可以指望揭破生活的秘密。”(注:对于我们,其中“宗教”可在“伦理”(道德)的意义上理解。)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科学、艺术、人文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科学、艺术、人文三位一体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由科学、艺术、人文三个方面组成。科学代表真,属于理智层面,是理性反应;艺术代表美,属于激情层面,是感性反应;人文代表善,属于虔诚层面,是悟性反应。
我们大多数人是科学方面占到了90%,而艺术和人文两方面只占到了10%。理想的状态是科学、艺术、人文各占三分之一。
如何能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态调整到比例均衡的状态?这其中起作用的是——爱!
爱的作用我们要想更具人文情怀,要想能真正理解他人,离不开爱。
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对什么是爱、什么是理解有如下阐述:
所有的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会是盲目的,而如果不是从关怀的角度出发去了解对方,这种了解也是无益的。了解有多种层次。作为爱的要素之一的了解是要深入事物的内部,而不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我只有用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人,而把对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我才能了解对方。譬如:我可以知道这个人在生气,即使他自己不表露出来。但我还可以更进一步去了解他,然后就知道,他很害怕和不安,他感到孤独和受到良心的谴责。这样我就明白他的生气只是内部更深的东西的反映,这时我眼中的他不再是一个发怒的人,而是一个处在恐惧和惶恐不安之中的受苦的人。
理解是爱的要素之一,理解离不开关心、尊重和责任。理解有多个层面,真正的理解是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能把对方当成活生生的人,能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去深入体验和感受。
许又新教授在《心理治疗基础》一书中写到:
神经症病人的出路是,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一旦主动爱别人的能力提高了,发展了,一个人就会感到他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
同理,我们要逐渐学着真正去理解他人,一旦自己的这种理解能力提高了,就会被别人理解。在问“谁能理解我”之前,先问问“我又能理解谁?!”
让我们学习爱的艺术、练习爱的技术,让心中的爱充盈流动起来,不强求别人理解,而是先学着去理解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