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时飞机有些颠簸,我开玩笑,今天要坐摇摇机了。果然整个飞行中气流不断颠簸不止。一向惧怕坐飞机的先生,每一次颠簸都会眉头紧锁双眼紧闭手心冒汗不自觉地紧握扶手,表情和坐真的过山车一样。看着突然有些眼角发酸,这个天生恐高的人,在过去的四年的出差生涯中,几乎每隔一个月,就会坐一次往返航班,常常还是10小时的长途班机,鬼知道在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什么。
常看到朋友圈文章的转发,“中国缺失的爸爸”“寡妇式育儿” “影子爸爸”,比较国外家庭中爸爸的陪伴,都是对中国爸爸批评,呼吁爸爸们回归家庭多陪陪孩子。可就像这样,一个有惧怕坐飞机的人因为工作被迫成为了空中飞人,我想爸爸们都是是情非得已吧。
我们租住的小区,游泳池是小区的社交场所。常常看到外国的爸爸和孩子一起游泳,和朋友一起喝着啤酒聊着天,却很少看到中国爸爸的身影。有一位英国爸爸,他是在英语机构教英文,每天四点下班以后就在游泳池边陪两个孩子玩耍,经常与一堆朋友在游泳池边BBQ喝啤酒聊天。可别说四点,到十点中国爸爸们都还在苦逼的加班中,能够回家吃顿晚饭已是一件奢侈的事了。记得有一次万圣节,我们小区的公司家属一起为孩子们组织了讨糖活动,晚上九点多,八个家庭没有一位爸爸回家了,全都在苦逼地加班中。
我相信并不是爸爸们宁愿加班也不愿回家,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陪陪家人孩子,但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无奈。中国人口众多竞争激烈,又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不努力也许哪天就被后来居上的新人取代了。而发达国家地广人稀,竞争稍小对人权和自由更加重视,国家福利和退休制度更完善,当然能活得会更轻松一些。
在国内,如果能够像英国爸爸那样每天早早下班陪孩子游泳,大多会猜测这位爸爸不是高管就是大boss。但大多数的爸爸都是普通职员,并没有自由安排工作的权力。在外工作,面对领导的指示,客户的要求,同行的竞争,成年人的世界哪里有“容易”二字。深夜心力交瘁地回到家,看到已经睡着的孩子,心里怀着内疚想着明天一定早点回家,可却是一条无法承诺根本说不出口的保证。
曾经我也常常指责先生,陪伴太少。但随后经历高强度工作十点下班已经连脚趾头都不想动,常常想陪孩子却身不由己的时候,才对他有更多的理解。男人活着更不容易,家庭经济的担子抗大半,有痛苦有委屈还不能唠叨太多,有时只能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吞。想想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家是唯一的避风港,回家还被指责,说不出的冷酷。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是生活除了浪漫还有柴米油盐,还有未付的帐单和房贷,还有孩子的学费和兴趣班的费用。生存之计重于泰山,想想瘦弱的先生扛着泰山的责任,也真替捏他把汗。工作上无法帮上忙,也只能精神上支持了。拍拍紧闭双眼的先生,轻松地说,“嗨,一家人都在飞机上,怕啥呢?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面对,这叫风雨同舟,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