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被问到沉香里的“生香”和“熟香”的区分问题,干脆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提前声明:植物学中并没有对沉香有“生香”或者“熟香”的理论分类,目前只有香道行业和沉香收藏行业中有如此分类。
中国人常说的“生”与“熟”,其实并不单纯指食物是否经过烹煮的“生”与“熟”,还有另一种意思:比如我们常说生苹果和熟苹果,苹果没有被加热或烹煮,但在时间的作用下,它由“生”的状态转变为了“熟”的状态,它的口感会发生了变化,香气也发生了而变化,这里的“生”的意思,可以说成“没到时候”,而“熟”便是“到时候了”。就像我们去做一件事情,常说条件“成熟”了,这里的“熟”也是这个意思。
“生香”与“熟香”里的“生”、“熟”,便是这个是否“到时候了”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给“生香”和“熟香”下一个不严谨但实用的定义:
“生香”是沉香尚在母树中结香的过程中被香农取出来的香体。“熟香”便是沉香香体离开母树或者母树死亡后被香农发现的香体。前者如无特殊情况,是可以继续结香的,后者已经结束了结香的过程,无法继续结香了,也就是“到时候了”。
如此划分“生香”和“熟香”,也以此表明在自然状态下,沉香的香体是否已经“瓜熟蒂落”。若是一块沉香处在“生香”状态下,香体自然可以接续结香,香农若发现香体,是可以继续等待,这样香体的品质会更好。当然,处于多种原因考虑,一般香农不会等下去,毕竟到手的沉香才能卖成到手的钱。
当一块沉香进入“熟香”状态时,它可能落入泥土中,我们称之为土沉,其中便有红土沉香、黄土沉香、黑土沉香、奇肉沉香等;若是落入沼泽地或水里,便是水沉香;若是在死亡的母树枯木里,那我们称为倒架沉香,广东地区称作“死鸡仔”沉香。这些都是熟香。
除了香农在挖取香体的时候能够准确的区分“生香”和“熟香”以外,我们一般通过外观来判断沉香的“生”与“熟”,“生香”是典型的沉香状态,颜色棕黑,油脂线条清晰,香体硬度高,质感似活木;“熟香”颜色往往偏黄、褐、红色,香体表面的油脂线模糊,香体硬度低,质感似枯木。
“生香”和“熟香”的香气也会有所差别:一般“生香”品闻时出香快,香气凉,跳跃感强;“熟香”品闻时出香慢,香气更为稳定,厚实一些。当然这种差别并不绝对,会受到很多其它结香因素的影响。
另外,生香被香农获取后,通过在仓库较长时间的存放,也会出现熟化的现象,这是香体表面氧化自然变老从而褪去木性的特点,比如几十年的老料沉香。所以,“生”和“熟”其实是香体离开母树后的自然反应,受时间长短的影响,并不一定就是要香体从母树中脱落或是母树死亡的香才能称为熟香。
那么,生香好,亦或熟香好呢?衡量沉香品质的维度比较多,香气、密度、产地、块度等等都有,所以不能单纯比较生香好还是熟香好,我们只能说,在同等情况下,熟香更稀少一些。
相同产区下,生香与熟香的品质对比(奇楠除外):
熟香:沉水沉香(最佳),沉水浮(上品),浮水(中、下品)
生香:沉水沉香(最佳、上品),沉水浮(中上品),浮水(下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