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馍夹菜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关系设计
平时很少吃馒头,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自从九月初开学到学校,自己吃饭以来,几乎没买过馒头,也没有买的欲望。
最近迷上了馍夹菜,开始是自己去学校门口“馍加一切”店铺去买,仅仅是因为觉得实惠、味道好,大多都是家里常见可做的,比如土豆丝、鸡蛋、火腿、人造肉、肉丝,反正就是各种组合,价格略有差异而已,更关键解决了我不知道吃啥菜的问题,煮个粥就好。
后来我觉得这些菜我也可以替换或我自己也可以做,准确来说照着做一次可以做更多,想吃几个吃几个,是不是更方便、更实惠?
于是我就开始捣鼓,只买饼,买各种可以加菜的饼,最开始我是模仿炒土豆丝和煎鸡蛋,第一次就感觉自己做的味道很好,量还很多,可以充分满意我的食欲,发现还可以节省不少钱。
原先一直没意识,就图懒又觉得麻烦,但现在比着动不动出去,觉得麻烦,何况天越来越冷,吃这有食欲又简单,只能投降学会做。
后来,不断换花样,又尝试“馍加辣椒、馍加火腿、馍加香菇、馍加肉丝”等。
于是吃着“馍加一切”,今天,突然觉得对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学内容)”有些感悟。
比如,我的目标是吃“馍夹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可以变换“菜”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肉丝、可以是土豆丝、可以是煎鸡蛋、可以是火腿、可以是胡萝卜等。
或者换个思路,为实现吃“馍夹菜”的目标或任务,我要找到具体的内容或把任务目标拆解:
第一步是弄到可以夹菜的饼;
第二步是决定吃什么菜,然后烹饪;
第三部步是馍和菜融合。
同样的,我忽然觉得,一堂语文课,我们要有学习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也要根据学情、教材、课标、编者等制定对应的学习内容:
可以一个目标对应多个学习内容,也可以将学习目标拆解为若干子目标就是一个学习内容对应一个学习目标进行课堂设计,这样就会时刻注意“自己教学过程是否围绕学习目标、学习效果如何、有无问题以及如何调整等”,可以更好做到学教评一致,让学生满意,让自己成长!
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会“动作微分解让人物描写有画面感”这个学习目标,可以拆解为三个子目标“第一是找动作,第二步分解、排序、链接动作,第三步慢镜头写重点动作就是再分解并放慢写”,然后依据每个目标,把目标当做内容,接着进行独立的步骤设计并且设置合适的教学活动!
还有若干年后,再次看宁鸿彬老师的新书《怎样教语文》,其中有部分关于“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阐述以及文中所述课堂教学案例,依然觉得通俗、有力、明白、信服!
20211014周四晚23: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