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意思,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同时就说明已然放弃了现在,对现在不报希望了,反而应该活在当下。在传统思维习惯里,人们通常会对未来满是憧憬,进而对现在的努力、哪怕是屈辱也能忍受了,但其实是对当下和当下的自己的忽视。在《十日谈》里有一个开始和中期主人公很悲惨但结局美好的故事,讲述者在讲述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一个人即便结果很好,但能抹杀掉ta之前经受的种种厄运和摧残所留下的印记吗?我猜多数人只能是故意不去回想它,假装忘记以欺骗自己求得安慰,再制造“如今已经不错了,和过去平衡”的假象。又回到了一个老问题,是逃避还是面对,我的建议面对,尽管我不是阿德勒那样的心理学家。尽管在面对的初期有点痛苦,但结果要比逃避更好。
昨天看完了三岛由纪夫的《假面的告白》,假面是素颜的反义词,这个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三岛带着假面诉说着内心的真实,在我十几年的阅读生涯里,确实不多看到这样的书,之前读过塞利纳的《长夜漫漫的旅行》,似乎他们有些相似之处。在读过《假》后对它的感觉如果用词来形容就是怀念。也许我对个人描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文字特别感兴趣,好像深处井中探寻一般,想知道井底的样子。三岛的这一本给人如此感觉,或者错觉。井这个意向也是在村上春树的《奇鸟形状录》里多次提及的,带着多重隐喻的存在。
今天又是阴雨,看来很适合读三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