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

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

作者: 朱小野 | 来源:发表于2023-10-01 17:25 被阅读0次

陈丹青

《文学回忆录》还没看,先看了补遗。感慨:真大师也!

———————————————以下摘录————————————————

凡问答,采访,不能太老实。要弄清对方意图。

这么一段序中之序,说老实话:搭架子。搭给人家看。懂事的人知道,“来着不善”,不好对付。
要有学问的。

成名与成功很难兼得,通常是两回事,成名不一定成功,成功不就此成名。畅销书,也有确实可称成功的。如果并非成功,只是交了“适逢其会”的好运,那么,后来自有结果:一时成起来的大名,缩小了,没了。
畅销书标识着那个畅销范围的文化水准,一般都着眼于谁写了畅销书,其实问题不在作者而在读者。所以问题很大、很重,重大得好像没有问题似的。

答,是讲实话。平平实实讲。

最后几句,讲本质,敲钉子下去。
不是俏皮话,是真话——注意:凡是第一个问题,要用点力气。

第二问,我是不愿意回答的。但我答:“正在寻找中。”已经给面子了。够了——凡是文学家给你面子时,是他自己要面子。

一个人,受另一个人的影响,影响到了可以称为“最大”——这是病态的。至少是误解了那个影响他的人了。或者是受影响的那个,相当没出息。
受“影响”是分时期的,如果终身受一个人的“影响”——那是误解,至少是病态。

我想,所谓“志愿”,“第一志愿”,是早就有的,不是眼看有经费来了,“志愿”拔地而起。

我放了点火药了,但口气还是客气。。第四段很诚恳,第五段,弄点余波荡漾,有点像老太婆讲话——最后一段,骂他一下。

现在是中国人着急,要到瑞典人也着急的时候,来了,抛球成亲似的。。。。(但是,等到真的诺贝尔奖来了,在中国一定是冤案。抛球成亲,就是冤案),把诺贝尔骂进去了。乞丐做女婿。

西方对待自身的人文传统的真挚态度,项背相望(原意:指前后相顾),气脉连贯。。。凡是令我倾心的书,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还是它在理解我。

他没有恶意,没有话问了,不含恶意的愚蠢

以下句子,还是重复,要一刀刀切下去,像山西刀削面。鲁迅很懂这东西。

双倍感怀——各有各的弗洛伦萨。。。。但丁回不了弗洛伦萨,我也回不了中国。。。。既同情但丁,又自悲,物伤其类。

四十年来,中国文学进进退退反反复复。。据后来的状况看,即使半途不废,也许未必就能怎么样。试想,如果真有绝世才华,那么总能对付得了进退反复的厄运(别国就不乏这等颠扑不破的大器),环境、遭遇,当然是意外分外坎坷,而内心的枯萎,恐怕还是主因,“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就用不上了。用得上这句话的事中年一辈作家,可惜根底都逊于老辈。。。面对这些著作,笼统的感觉是:质薄、气邪,作者把读者看得很低,范围限得很小,其功急,其利近,其用心大欠良苦。。。事情就麻烦了,说来必须话长,使人不想短说。。。有受宠若惊者,有受惊若宠者,就是没有宠辱不惊者。。。。时下能看到的,是年轻人的“生命力”,以生命力代替才华,大致这样,大致都这样在以生命力代替才华。

“怎么会这样的呢”,自己这么一问,主题托出来,但马上又压下去:“品性怎么会贫困的呢?”长话不能短说(不愿跟这些人说)。

不要提什么当代的文学水准——“不用比,无从比”,脸一板。

毕加索说:我们这个时代缺乏的是热诚,塞尚感动我们的是他的热诚。

而且,“作家”是个“行业”?当“道德”由“职业”来规范时,还可能是道德?

。。。——姑置不论,姑妄就题论题

。。恐怕有着什么根本性的隐衷。

繁华不堪的大都会的纯然僻静处,窗户全开,爽朗的微风相继吹来,市声隐隐沸动,犹如深山松涛。。。电话响了,市陌生人拨错号码,断而复续的思绪,反而若有所悟。

。。无非安静一点的地方。。答这两个问题,都是摆姿态。

社会是个剧场,观众至少也在剧场里。。

现代人(现代社会)缺乏或丧失两种远景:历史远景,理想远景。

从而尝试判断,“现在”的失控,是否缘于“过去”的失落,必然导致“未来”的失败。

道理粗浅如此,唯其粗浅,就不能不曲折盘旋地呈现它。。。兀自调理一群岌岌可危的方块字,。。。书,大别之是两类,一类水手读,一类船长读。。。这种像是有了终究没有了的事,给人以希望。

你们以为高深,道理粗浅如此。皆以说出文学的本体性。我有功利目的,但却是“漫无实际的功利目的。”

写作是快乐的。如果你跳舞,画面很痛苦,那你的跳法、画法大有问题。

商品社会不受文化制约,便反过来制约文化。文化一旦称为商品,必然变质。古典、经典之作也会被弄得面目不清。。。然而当代工业社会文化,连一点内心自由和精神上的判断力也保持不住,整个世界沦为单向的维护既成秩序的肯定性文化,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目光来看,这是当代工业社会的极权性的普遍表现。。。反思中国文化命脉的延续和发展,只能期许于社会的多元架构的缔造。。“文化”一直在商品和政令的夹缝中喘息。

每闻轮船的汽笛悠然长鸣,镇上的人个个憧chong憬外省外市的繁华风光,而冷僻的古镇,虽也颇为富庶,颇能制造谣言和奇闻,毕竟百年孤寂,自生自灭。

茅盾当然不在乎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无非是落落寡合。。
由此可见一个古老的重镇,世谊宿亲,交错累叠,婚来姻去的范围,不外乎几大氏族,一呼百应,周旋固是顺遂,恐怕也就是因循积弱的原委了。

足见当年的文士们确凿曾经认真,曾经拼力活跃国一阵子。

知识是个底,小说是面上的事。

直到后来,才渐渐省知我的刚愎bi的原委——森严的家教中我折磨过整个童年少年,世俗的社交,能裕然进退合度,偏偏事面对文学前辈,我一味莽撞。。

相关文章

  • 读《木心谈木心》拾录

    《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用木心先生的话说该书是“木心文学作品演奏会”,读来颇为享受,独特的论述,诙谐...

  • 《文学回忆录》:一个贴切的书名

    评分:7.5 直到刚才在豆瓣里面搜《文学回忆录》的时候才发现还有一本《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于是把它下...

  • 蛋糕上的樱桃 《木心谈木心》摘记

    木心谈木心 《文学回忆录》补遗 很感性,很传统,是我们传统的写作方法论。言有尽而意无穷。很多时侯,相比国外理性,...

  • 如何优雅又有B格的参观木心美术馆

    一、信息准备 1.了解木心先生的生平,阅读木心先生的作品。 推荐:《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巴珑》、《诗经...

  • 荐书|《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

    《文学回忆录》发排三年之后才将这本木心的夫子自道供出,是保护,是珍视。三年之后,得以出版,是因为读者,让时间没有更...

  • 木心:人生不过保持一点态度

    ——读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 一 梁文道先生为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的序说得极明白了,这书是木心先生个人的文学史...

  • 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

    痛快!痛快!前前后后一个月时间,终于是逐字逐句研读了木心先生的这两本书,说起认识木心也真是巧合,亦或者称之为冥冥...

  • 读书笔记--先秦诸子

    木心《文学回忆录》先秦诸子篇( 书中第14、15、16章) 一、老子 先说老子。(木心谈老子是动了感情。这才十几讲...

  • 读书开智

    《文学回忆录》里的木心便是一个在世界文学史中思索自身位置,进而肯定自身的木心。这就是木心的“文学回忆”,也是《文学...

  • 20170113

    我的日记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mj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