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作者: 黑骏马_王 | 来源:发表于2024-01-20 20:59 被阅读0次

    近日,我又重新翻开了尘封很久的《活着》这本书。

    读着自序的时候,当看到余华先生因为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而决意写下一部小说也就是正读着的《活着》的时候,一种莫名的熟悉的久远的悸动又涌上了心头。今天这种感觉再一次揪住了我的心,我决意写一篇读后感,付之笔端。

    读着正文,感受着作者无喜无悲的一个看客的笔尖平静而又平淡的流淌着一个饱经苦难沧桑的老人的人生,我不经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虽然福贵的悲欢并不能总是让人全程为之共情,甚至一开始觉得活该,但读着读着,总是会不经意间想起自己身上发生的类似的事情或具有的类似的特质,不自觉的代入自己,也开始嗟叹生活的无奈命运的无常。

    余华先生说“苦难是最好的礼物。”要我说,苦难是上天硬塞给人的盲盒开出来的东西,由不得人选择,只是无奈承受。

    福贵出身富贵,这是不由得他选样的,但这种与生俱来而不是通过努力获得的富贵,他并不懂得珍惜,反而让他成长为一个吃喝嫖赌二流子。赌博让他倾家荡产父死妻散,这算是他经历的第一个苦难吧,但这有什么好同情的呢?反而是印证了“苦难是最好的礼物”,福贵真正的成熟成长起来了,担负起一个儿子丈夫父亲的责任了。

    但紧接着他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算是第二个苦难吧,两年多时间在战场上经历生与死的拷打,想尽却又无法尽到一个儿子丈夫父亲的责任,等再次回到家中时,母亲去世女儿聋哑。福贵有什么办法呢,只能默默承受着这更加穷困的生活。

    “三反五反”开始了。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道德经》里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贵因赌致贫没了地主成分逃过一劫,穷困成了最好的护身符,倒是龙二赌赢了福贵的家产成了为富不仁的地主被枪毙,正应了龙二的话“福贵,我是替你去死的。”

    老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真的是这样吗?福贵战场上没死,三反五反又被龙二替了,他也觉得很庆幸。在作者笔下,吃大锅饭大炼钢对于福贵一家而言,甚至是幸福而又快乐的时光,即使是三年大饥荒也没有让他们一家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他们想方设法韧劲十足的坚韧而又顽强的活着。有庆的跑步天赋,更是给福贵带来了骄傲和自豪,以及艰难困苦的生活中的一道光。

    但老天爷又给福贵一个致命的打击。有庆竟然因为过度献血,死了,死在了医院冰冷黑暗的小屋子里。说实话,因为自己也有这般大的孩子,这一段的文字描写简直令人感到窒息,真的。凌晨时分,我读到这一段,即使是身在温暖的被窝里,仍然感到血液冰冷得仿佛凝结了一样!这种痛得无法呼吸的感觉,曾经在梦中确实有过,因为深爱所以担忧,因为担忧所以入梦,在梦中经历的噩耗般的痛楚,纵是清醒,仍然无法抑制那种悲伤,有泪水从眼角滑落。记得“5.12”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失去了小孩的抗灾英雄,也没有渡过这一难关,最终决然自缢追随儿子去了天堂。因为有病重妻子和聋哑女儿还要照顾,福贵默默的一个人承受着痛苦,坚韧的活着,照顾还在活着的家人。

    聋哑女儿凤霞慢慢长大成人了,又成了夫妻俩的一块心病。这一回老天爷总算是开了一会眼,送来了一个真正爱凤霞的好女婿好男人偏头万二喜。这日子过得又有些盼头了,凤霞还怀孕了,福贵也觉得这生活也有希望了。不知道是老天爷瞎了眼还是“厄运专找苦命人”,凤霞生儿子难产大出血而死,转瞬间,大喜变大悲。说实话,对凤霞的死,我对作者是耿耿于怀的,她虽然聋哑,但她是那么善良贤惠,她是那么年轻美丽,她才刚当母亲还没看自己儿子一眼,更有未来幸福美满的好日子还没过上一天,更因为我的母亲也是聋哑人。

    凤霞的死应该是压垮家珍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吧!她出身好又是上过新学堂的人,不知怎的偏偏嫁给了福贵个二流子,大概是秉着“嫁鸡随鸡”类的“贤良淑德”吧,好不容易等到福贵经过败家丧父后真正像个爷们,生活有点盼头了,又赶上福贵被抓壮丁,一个人养家,婆婆去世女儿生病聋哑,两年多总算等到福贵回来了,舒心日子没过多久,唯一的希望儿子有庆又没了,现在最后的心病女儿也没了,她那孱弱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住打击,她追随这双孝顺的儿女而去,去天堂再去照顾儿子女儿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福贵说“她死得很好”、“她死的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个人觉得很突兀,有人说这是写福贵有一种从苦中啜出甜味来的乐观品质,从而积极的面对生活的苦难。但我更认为,这对家珍来是一种解脱,对这样一个善良贤惠的女人,还是不要让她继续承受这人世间的苦,就让她去天堂与一双儿女幸福的在一起,即使是虚幻的我也希望是真的。

    万二喜和苦根父子俩相依为命,福贵成了一个孤独生活的鳏夫。然而即使是这比黄连还苦的命运,老天爷依然不肯放过他。人们常说“明天和意外永远也不知道哪个先来。”善良敦厚勤劳朴实的二喜偏偏遭到不测,意外的死在工地上。临死之即的一声大喊“苦根”,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不舍的牵挂,一下子像颗子弹一样击中了我的心,让人疼得直不起身。

    福贵把苦根接到了村里一起生活。福贵想着,只要外孙苦根还在,香火就还在,血脉就还能继续延续。然而命运的残忍还在继续,就连最后的一点盼头念想,也给无情的碾灭了。七岁的苦根也死了。福贵出去干活,给生病的苦根煮了一锅豆子,长期极度饥饿的苦根大概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还管够的东西吧,竟然吃多了把自己撑死了。福贵对亲人接二连三的死去,大概是麻木了,只是喃喃自责,“我是老昏了头,给苦根煮了这么多豆子,我老得又蠢又笨,害死了苦根。”

    至此,福贵所有的亲人都已经故去,在他已经迟暮老去的路上,再也没有一丝血脉值得他牵挂。那福贵有绝望的放弃自己的生命吗?为什么如此悲惨的生活也没有让他放弃活着的希望?他为什么而继续努力活着?

    福贵用他的行动作出了回答。他用压在枕头下准备后事的十块钱,买了一头老牛,取名叫福贵,从此两个福贵相依为命,耕田,播种,收获,喊着一个个承载着欢乐和痛苦的名字,努力的活着。只要活着,那些名字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就会时不时有人提起,就不会被世间遗忘,就不会被时间抹灭,直到他也死去!

    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想致敬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但我依然想套用桑地亚哥的话,“人可以被打倒,也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福贵虽然没有桑地亚哥那样的硬汉符号,但他其实比桑地亚哥更真实,更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更能引起普通人共鸣。他在命运反复给予的希望和毁灭中,一次次的挺了下来,从来没有放弃,努力的活着。在神州大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正是无数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平凡的普通的甚至卑微的人,以顽强的坚韧的生命力,不向命运屈服,不向苦难低头,努力的活着,中华民族方能绵延5000年而不绝,至今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活着》让我认识到,努力活着才是任何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努力活着才是生命生存的常态。

    作者笔下的福贵,简直就是苦难的代名词,每一次苦难过后,作者总是让一株绿色的嫩芽冲破苦难的废墟,让福贵泪水婆娑中隐约萌发出一丝希望,然后就是无情的摧毁,像家珍的回归、有庆的成长、凤霞的婚姻,再就是苦根的懂事。这一次次的重燃与毁灭,每一次的戛然而止的希望,怎能不令人绝望,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冲击感有时令读者绝望乃至愤怒。然而福贵在一次次亲人的死去中并没有倒下,苦难从来没有打败他,苦难对他来说更不是最好的礼物,他只是默默的平和的接受了苦难,顽强坚韧的活着。

    我不是要为苦难唱赞歌,也没有哪一种苦难值得歌颂,就像有一个很火的《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一样,当一些人试图去美化二舅的苦难时,遭到了很多人的斥责。大时代大背景下的个人命运,纵然是更多努力挣扎最终也抵不过洪流裹挟,普通人再怎么挣扎也抵不过命运的耍弄,能怎么样呢?大概率也就是像福贵一样,与命运和好,与生活友好,为曾经出现在自己生命中,为自己的生命带来了色彩的无法遗忘的人,努力活着,自己活着,活成他们或她们希望的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活着》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ms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