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是可作为证明某种观点、结论等的事实依据,包括文字、图像、数据、案例等。证据是相对中立、相对客观,不以人的主观愿望、情感偏好为转移的。证据的收集与分析是科学课的重要特性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科学学习活动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价值导向。并且,培养证据意识有助于学生以严谨的、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去描述和解释世界。
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课堂实践(关注猜想和解释,提升证据有效性)
教学案例: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温度与水的变化》
本课关键科学观念:
持续加热,温度上升,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停止加热,温度下降,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教学设计:
1.猜想 给水持续加热,水可能发生什么变化?(预设:水的温度会上升,水会变成水蒸气。)(学生易错点:认为白汽是水蒸气)
停止加热,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2.观察实验,寻找证据
研讨:持续加热,水的温度上升,你的证据?水的形态发生变化,你的证据?
(预设:温度计的读数;玻璃内壁上方有白汽,证明有大量水蒸气形成)
指导学生表达:持续给水加热,水的形态发生变化,证据是观察到试管上方有大量水汽,说明有大量水蒸气产生。
停止加热,温度下降,你的证据?水的形态发生变化,你的证据?
3.总结,记录
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实验器材的选择——用烧杯装水,优点是水的变化较慢,安全指数高,缺点是水多,耗时长,一节课难完成实验;用试管装水,优点是水的变化较快,耗时短,缺点是容易暴沸,安全指数低
本课实验的育人价值——瓦特的蒸汽机——不忽视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观察、发问持续思考。
教学案例: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本课关键科学观念:蜡烛燃烧和加热白砂糖同时存在物理和化学变化
教学设计:
1.猜想
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2.观察,寻找证据
感官观察,记录现象:蜡烛燃烧,蜡油熔化,然后凝固;发光发热;手放侧面,手心有润湿感;产生白烟和黑烟······
猜测:有水、炭黑、二氧化碳产生
3.实验,寻找证据
实验观察:玻璃杯置于燃烧的蜡烛上方——玻璃杯内壁产生水雾
玻璃杯底与火焰短暂接触——底部变黑
玻璃杯密封燃烧的蜡烛——蜡烛逐渐熄灭
4.研讨:蜡烛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的证据?
5.总结记录
白砂糖的教学思路类似
课堂反馈:学生对蜡烛燃烧同时存在五里河化学变化,很好奇很惊讶!
学生思考难点:肉眼不可见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凝结成可见的小水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