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围城》

作者: 涂人简书号 | 来源:发表于2019-07-15 15:15 被阅读76次

“一入《围城》就不愿出来,”这是我最深刻的体会!

《围城》一书的故事发生的民国时候,故事也比较简单,比起《活着》在故事情节上没有很出色,至少没有那么的牵动人心,但最利害的是:《围城》一书显示出钱钟书的文学功力十分深厚,这是我看过那么多书以来最为惊讶的一本,当然有可能比《红楼梦》有所逊色,但毕竟《红楼梦》我看不明白,而《围城》是在我可以看明白之余发自内心惊叹钱的水平极高。

一本300到400页的书,我一般用2-3天就可以看完,如果是连续看大概就是5小时左右。但这一书我用了一周时间,大概20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最主要的原因是主动放慢了看书的节奏,因为感觉书中用字、造句、明喻、暗喻手法太多太妙了,而且都是用生活中大量的例子来比喻,简单直接、同时又十分贴切。

例如随手一翻就有:

“她和辛楣的长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罢,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于明天积成个和䁔的春天”

”房子比职业更难找。满街是屋,可是轮不到他们住。上海仿佛希望每个新来的人都像只戴壳的蜗牛,随身带着宿舍。”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句子,还有一些更为深刻的句子,这只算是翻到哪看到哪就抄了下来。

听一书友的分享,《围城》是一本可以翻到磨掉页码的书,虽然夸张,但可以想象。第一次看,只能知个大概故事情况。但读者明白书的精华并不在此,精华在于钱钟书的功力。

妻子杨绛说:“《围城》的写作速度就是每天500个字。而且一次成文,不再翻改。”

    明白其实好书不多,《围城》是一本可以读多次的书,3-5次应该是起码的数字。当前感觉还没入到《围城》之内,希望过些日子再来翻看时可以有更深的收获。                                                                                                                                                                      2019.7.15《围城》阅后手记

作者:涂人。企业80后带锈螺丝钉,时高时矮,时肥时瘦,长年吃不饱的样子。爱阅读、爱发呆

相关文章

  • 初入《围城》

    “一入《围城》就不愿出来,”这是我最深刻的体会! 《围城》一书的故事发生的民国时候,故事也比较简单,比起《活着》在...

  • 后来我才学会,怎么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初读《围城》时,我觉得《围城》被盛誉了。前半部分的故事让人很难“入戏”,一本书要分出无数个时间点来读。后来我做了上...

  • 初读《围城》

    每个人都像方鸿渐,跳不出自己的这座围城。——题记 其实我对钱钟书的这部《围城》心仪已久,第一次打开是在去年八月开往...

  • 初读围城

    很早之前我就听说过围城这本书,每每借阅了,打开了,看了几页又搁置了,觉得故事的开篇吸引不了我,其他的事情总是比...

  • 初遇《围城》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初遇《围城》,实在...

  • 初读围城

    本以为《围城》是关于爱情婚姻的小说,想来大抵也是受了那句人尽皆知名句的影响;读过以后多少有点出乎意料,也很难将之定...

  • 初读《围城》

    读完《围城》放下书细细回想,对于刚入大学的我来说,实在说不上什么感同身受,却也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

  • 初读《围城》

    仰名而读,一直想找到爱情的围城在哪里?如何看破走出?想通过这本书得到一个答案,我想,到现在我并不能说我领悟...

  • 初入围城

    近来,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频率越来越高了。眼睛已经疲惫得上下眼皮在打架,可是思绪,却未能停止翻腾。这次,不...

  • 《围城》初谈

    观《围城》所感 这是一本我一直想看并且十分期待的书。那句“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也是引诱我的原因之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入《围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pn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