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夕阳太暖
自从有了微信,各种微信群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只要是能勉强归类的几个人,都可以凑出一个群组。
而在这其中,同学群是最难处理的一类。
组建这类群组的往往是班长之类的班级领头人物,初衷是好的,希望大家和曾经的同学保持联系,即使毕业后各奔东西,昔日情谊也能靠这通讯工具维系。
于是,有同学热心地把你拉入同学微信群。进群后,你发现好久不见的同学们都在,有些是以前的小学同学,有些却已经没什么印象了。
接下来的几天,你的手机总是不分昼夜嗡嗡响起,微信信息提示声不绝于耳,每天一打开微信都有数百条消息,大家嬉皮笑脸地打招呼,互相询问一下近况,紧接着便是无止境的闲聊。一天几百条语音和几百个没有意义的表情,谈论着你不熟悉的家长里短,或是反复咀嚼当年那些乏善可陈的校园回忆。
一些同学在热烈聊天之余情绪激动地提议要发起聚会。但是,细心的你很快就发现,卖力吆喝的基本上都是微信群的几位发起人,然后就是其他一茬子同学为配合发起人的苦心而没话找话地聊。
大多数人都在保持沉默。
你不好意思退群。就这样,你一直静静地待在群里,设置了“消息免打扰”,从不发言,几乎每天都清理一次。
直到某天,你意识到就这样隐身似乎也不太好,会落下“装清高”、“他以为他是谁啊还装不说话跟我们划清界限”之类的形象。
可当你想主动参与,跟大家唠会儿磕时,你又发现自己根本插不上嘴。群里健谈的那几位同学,已经早早就退学出来打工了,他们大手笔地发着红包,聊的内容也始终是“X老板现在在哪混啊”、“X老板你混的这么好拉兄弟一把呗”、“最近不景气啊想干点别的又不知道干啥”、“还是羡慕你们没结婚的人,真自由啊”之类的话题。还有几个在从事代购的女同学,在群里拉着别的女生介绍自己的产品。甚至有一些已婚的同学,在大聊妈妈经。
是啊,已经毕业这么久了,大家都按照不同的轨迹过上了自己的人生。昔日老同学中,有人继续学业,有人接手家里的公司,有人搞起了代购,有人已经生儿育女。如果不是平日里有交集的朋友,大家对于彼此而言,也不过像每天都会遇到的同一个地铁安检员、同一个卖煎饼的阿姨、同一个便利店服务员、同一个大楼保安一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和对方共处一个空间,有过些许交流,也留下了一些不可改变的记忆,但你们只会是彼此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仅此而已,又何必戴着“老同学”的帽子装熟络呢?
当新鲜感消失,微信群就会逐渐恢复沉寂。这时,你通讯录里私下会继续保持联系的同学,还会是原来那几个。而另一部分已经记不清相貌与名字的人,也仍旧是你不会主动去交流的陌生人。
这样的话,微信群又到底有什么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