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趁年轻,多看点投资学
致命的杠杆:为什么借钱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谁在鼓吹借钱?

致命的杠杆:为什么借钱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谁在鼓吹借钱?

作者: 99dab2ff2bc5 | 来源:发表于2017-10-30 11:51 被阅读42次

争议事件

10月18日,趣店正式登陆纽交所。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外界一片质疑。在创始人罗敏“回应一切”之后,趣店股价一夜之间暴跌近20%。质疑声中,也有人为其喊冤。万穗小额贷款公司前董事长张化桥发表公开文章:《为趣店平反昭雪》,他认为,趣店是在为信贷民主化做贡献。趣店被怼,真的冤吗?

恕我直言:趣店一点不冤枉。

而且,无论它赚多少钱,永远都无法洗白。

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就是原罪:把用户作为人肉杠杆,提供给大佬疯狂吸金。

如何用一句话介绍趣店?

生于放贷,死于话多。

和乐视的“生态化反”比起来,趣店的商业模式简直太朴素了。趣店给自己的定位是“为没有信用卡的人”“提供线上信用卡”,主要业务就是两块:短期的小额现金贷款和商品分期消费。

也就是借钱给低收入者,公司靠收利息赚钱。

要赚这笔钱,不靠脑子,纯靠胆量和良心。

因为这就是门“不能声张的”生意。

在2016年,趣店59.5%的借贷生意年利率都超过了36%。而我们国家规定,凡是年利率高于36%,都属于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

也就说,趣店一大半的收入都是违法勾当。

甚至,在去年媒体曝光前,趣分期还在收取高昂的逾期费:按所有未偿还价款总金额的1%,每天进行收取。

也就是说,如果你借了5000元,超过1天没有还,就要多付50元;拖了1个季度,就要付4500元的“罚款”。要是1年没有还?罚款就直接有1万8了,是本金的三倍还多!

但是,这么重要的信息,在你借款的时候,页面不会作出任何看得见的提示。你需要点击“我的”,再找到不起眼的“客服中心”,再点击“延期还款”的问题,才能看到具体的说明。

带着血的钱,当然是来得快。根据数据,趣店去年的净利润是5.77亿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就达到9.73亿。

可能是钱太好赚了,创始人罗敏一膨胀,就想出来“洗白”了。

可惜,偏偏用的手段太拙劣。大概是太久不用动脑子赚钱了,以为天下人都好骗了。

来看看他说了些什么胡话。

罗敏:“我们的坏账率低于0.5%,是业内最低水平,比信用卡都低。支付宝上面还有很多提供消费贷的银行和公司,它们也是接入了芝麻信用,大部分坏账率比我们高,这说明我们自己的风控在起作用。我们下单要借钱的用户有4800万,他们都有芝麻信用,只有30%多能借到我们的钱,其它都通过风控剔除了。”

罗敏这次装逼大发了。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我国2016年四季度末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而这个数字,是2012年一季度后,银行不良率的首次下降。

你说趣店牛不牛?相比之下,银行做风控的一大群人,恐怕要羞愧得切腹谢罪了。

趣店神秘的风控体系也是让人看不太懂。

我下载趣店试用了一下,在申请借款额度的时候,除了读取了一下我的芝麻信用分,没有调取任何资料信息。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借款审批。

所以,除了芝麻信用之外,趣店自己的风控体系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大概,我的手机号里8比较多,比较吉利,看着就很招财。

趣店在路演的ppt里,把自己定位成高科技公司。

但说实话,这个“高科技”,还没有乐视来得带感。

要吹自己是大数据,好歹做做样子,多少读取点用户的数据呗?

你说趣店这次冤吗?

都赚了那么多钱了。也就现在亏点股价,交了点装逼的学费,就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其实,归根到底,趣店就是在做杠杆的生意。

这一点都不新鲜。只不过,以前的金融机构是向富人提供杠杆。

比如,新晋的“华尔街之王”摩根士丹利。

根据数据,摩根史丹利的资管业务已经成了公司的“印钞机”——占到了公司50%的营收,税前利润率要高达25%。

资管条线里最亮眼的就是信贷业务。光上季度,就创造了高达10亿的净利差同比增长16%。去年,资管条线信贷总量就已经达到770亿美元。

而对于富人来说,杠杆就是天使,给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

“垃圾债之王”米尔肯就成就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杠杆收购。

当年,KKR公司用250亿美元,成功收购了美国雷诺兹公司。但是,其实KKR公司自己的资金只有1500万美元,其余99.94%的资金都是米尔肯发垃圾债“借”来的!

也就是借助米尔肯的杠杆收购模型,WPP靠着收购,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传播集团。很多人都知道,WPP当年以8亿多美元收购了奥美。但其实,WPP最早不过是一家造超市购物车的小公司而已。

哪怕是对于很多普通投资者,杠杆也是亲人一样的存在。

对于炒房团,信用卡和pos机就是最好的杠杆。

在炒房圈里,有一个传奇人物李志勤奋。

2015年,他用105万的总价,购买了关山大道的一套三房住宅。首付21万,直接用信用卡支付。

2016年9月,在武汉房价最疯狂的时候,他果断套现离场,最终成交价为220万元。

1年的时间,就靠着信用卡,成功套现上百万现金。相当于,银行白送他钱。

同样是提供杠杆,为什么趣店就让人越借越穷?

关键原因还是在于三个字:流动性。

为什么富人要向摩根士坦利借杠杆?

——为了增加流动性。

摩根士坦利的客户往往持有非常庞大的非流动资产,包括房产和自己公司的股票。但是,他们也有流动性需求,又不愿意出售手里的资产。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摩根士坦利房贷了。

换句话说,富人们借杠杆的结构是增加流动性,可以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去市场上投资、博弈,获得更多的盈利。

但是,谁会需要向趣店借款呢?而且,每次不过是借几千元,还需要经常借?

——为了填窟窿的人。

要么是为了填生存的窟窿,要么是为了填欲望的沟壑。

这群人借杠杆只能是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如果自身收入能力没有提高,哪里又能有多余的钱去还多出来的利息呢?

在流动性已经为0的情况下,趣店只能让借款人陷入万劫不复。

在现金贷行业,“借新还旧”是所有悲剧的开端。

对于逾期的借款人,很多催收人会主动“推荐”他去其他平台借款。甚至,还能提供“便利”服务,帮助已经有过黑历史的人申请到贷款。只不过,这个“便利”也不是白来的,往往要收10%左右的“中介费”。

广州某高校学生王淼,曾经在某校园贷平台上欠下近3万元。在表示自己无力偿还后,出借人教给王淼“中介”的方法:只要王淼成功介绍一笔1000元的借款,久可以抵消将近200元的债务。

而且,王淼还可以从同学那收100元的中介费。

而这样庞大的利益链下,原本就已经缺钱用的人,当然只能被动地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债务。

要想再上岸?恐怕是身不由己了。

面对同样的杠杆,穷人和富人截然不同的结局,又进一步拉大了两个阶层的差距。这才是趣店最大的原罪。如果放任自流,久而久之,这个差距将被无限放大,形成可怕的两级分化。

而最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周亚辉还神操作,无意间暴露了趣店背后的80后富豪:杜力。

说到底,趣店也不过是一场资本的游戏。最大的赢家也并非是创始人罗敏。

对于这群大赚一笔的大佬们来说,趣店的穷人用户们成了他们的杠杆,成功放大了他们的财富。

还记得今天刚结束的人民盛会吗?

那厢台上刚说了,我们现在主要的社会矛盾就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一定要着力解决。

这边却还在卯劲了力,用着人肉杠杆捞金。

你说,这局面是不是有点讽刺?

胆子这么大,不搞搞你,人民群众能答应吗?

各种公众号只会告诉你,富人们都在借钱,越借钱越有钱。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个人究竟该怎么使用杠杆?

我建议,不如把自己想象成一家企业,像公司一样来管理自己的杠杆。

你需要解决3个问题。

1.打牢现金流基础

杠杆就像是搭积木的游戏。这一层层地搭上去,要想搭得高、搭得稳,就得找到一个足够好的支点。不然,大厦将倾,不够就是眨眼间的事情。

而最好的支点,就是持续不断的现金流。

最简单的道理,你想问别人借钱,那总得证明自己有能力还钱吧?人家每天看到你口袋里都有钱进账,总会多信你几分。

什么叫现金流状况良好?

这不是说你有一份工作,每个月都有收入就万事大吉了。

一个人的现金流一般有三类:主动性收入、被动性收入和融资借贷。

主动性收入,就是指出卖劳动力换来的钱。一般就是你的工资、奖金、项目提成等等。如果这就是你现金流的全部构成,你的现金流基础其实非常脆弱。

举个例子:房奴。一旦背上房贷,很多上班族的精神压力就指数型上升。别说跳槽了,连休假都不敢提!万一失业了,贷款还不上,连房子都保不住!

从此,整个人就和老板“签下了卖身契”。

所以,只有你的现金流构成不再单纯依赖主动性收入了,才真的算作找到了一个足够稳妥的指点。

比如说,你的收入里还应该包括被动性收入,也就是指不用劳动就能获得的收入。再比如,投资的收益。而你的信用也是你的一大资本,如果你能够以很低的成本获得借贷,这也能改善你的现金流情况。

2.算清你的杠杆成本

每一种杠杆的成本都不一样。

比如,对于企业来说,如果选择了金融性杠杆,也就是和银行这些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的话,成本相对就会比较高。

企业主就必须想清楚:自己的盈利,更不能覆盖掉利息。

当然,虽然这里的有一定的风险,但同时,它也能在短时间里形成非常大的乘数效应。

对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

光是金融性杠杆,就有完全不一样的成本。按揭房贷的利息可以是4.9%/年,而信用贷的年利息可以高达18%。

当然,世界上也不是只有借钱,才叫做杠杆。

还有一种“最便宜”的杠杆,我们每个人都使用过——读书。

这个杠杆玩得好的人,投入18年后,直接成功拿到叩开上一个阶层的敲门砖。

它直接实现的是劳动力的升级,是在帮助我们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

不过,这个杠杆的成本其实也不低。

只不过一个花时间、一个花钱。全看你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3.找到加杠杆的时机

怎么选择加杠杆的时机?

说到底,这是一个对风险和收益的衡量问题。

预期收益要大于风险的时候,当然是要加大杠杆,大干快上。

眼看着风险越来越大,那当然就要选择去杠杆,把步子慢下来。

对企业来说,什么时候加杠杆,取决于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经济周期里。现在,加杠杆是过街老鼠,谁敢提谁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要是企业主都不做实体了,没有了地基,再加杠杆也只是把“危房”盖得再高点,加快奔溃的速度罢了。

对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人生风险的低点,如果遇到了好的机会,不加杠杆那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我又要分享我那位学弟的故事了。

而立之年,自己做律师的营生,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在父母的帮忙下,还在深圳买了套房。

结果,到了15年,赶上牛市。果断把房子卖掉,套现300万,借了10倍杠杆进入股市。5个月后,300万变成3个亿,就此功成身退。

大部分人一辈子,大概率也就只能遇到3个牛市。用行话来说,只要还年轻赚得动,有把握的大机会当然就要“一把满上”。这个时候,你不是去考虑要不要投入自己所有的钱,而是要考虑自己全部能搞到的钱能有多少。

但是,这里最难的地方,莫过于明白什么时候应该“退”。

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有一个远亲,他曾经借了所有能接到的钱,去玩一个类似3m的传销骗局。

这个局当然是很快就玩不下去了。但是,他还算聪明,退出得比较早,不仅没有亏欠,还小赚了一点。

我问他:“你下次还会玩这种游戏吗?”

他反问我:“为什么不呢?只要我玩得够早,撤得够快,不就行了?”

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高危的游戏。

但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倒霉的那个。

而杠杆,就是这个危险游戏里的放大镜。

它不放大一个人的聪明或者愚蠢。

它只放大人的欲望。

无论是使用杠杆的富人或者穷人;

他们赢,是起于欲望;

他们亏,亦是源于欲望。

这,才是杠杆真正危险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命的杠杆:为什么借钱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谁在鼓吹借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sp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