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名字: 刻意学习
作者:Scalers
页数:288
我们很容易披着学习的外衣来安慰自己,以为自己好学上进。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更直接地得到和输出学习的结果,而不是通过学习安慰和麻木自己。
我们先梳理一下“持续行动”这个词的概念。“持续行动”的中心词是“行动”,修饰词是“持续”。
这是一个追求学习的时代,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大多数人改变之路也是这样开始的:看到身边的人都在进步,终有一天,你开始痛恨那个懒散的、不思进取的、无所作为的自己,于是下定决心开始改变;从早起、读书、跑步到各种课程的学习,你坚信只要严格自律、勤奋耐心、持续学习,就一定能够改变人生。
然而这条看上去无比清晰的成长路线并没有让你得到想要的结果,即使自己做的每件事看上去都正确且重要,即使自己每天都能持续行动,不浪费一点时间,但就是看不到希望。
我们需要先认识一下“内向成长”和“外向成长”这两个概念。
·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
·外向成长,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画画、编程等。
我们不妨把内向成长看作培养习惯,把外向成长看作打造技能。换成这个说法后,你可能马上就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了:我们过度专注于内向成长而忽视了外向成长,即重习惯轻技能,重输入轻输出。
早起、跑步、阅读这些活动都是内部循环,不直接对外产出,所以坚持这些习惯只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不会让我们轻易成为很厉害的人。反之,如果我们能更多地投入外向成长,培养过硬的技能,持续对外产出作品或价值,我们就能参与社会价值体系的循环,就能被他人强烈地需要,从而感受到努力的希望。
几乎所有人一开始都是这样的: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产出作品的意识。为什么人们天生喜欢内向成长而回避外向成长呢?
答案很简单:培养习惯容易,打造技能难嘛!
说培养习惯容易,是因为它不需要严格的标准——可高可低、可紧可松。说打造技能难,是因为它的好坏全由外界评定——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要看的,是你能否给他人提供长久且有用的价值。
有了上述认知,我们可以主动做出新的选择:重技能辅习惯,重输出辅输入。这里说的“重技能”“重输出”需要尽可能达到“卓越”,真正的技能必须能对外输出价值,能被他人认可或需要。如果暂时做不到,也要争取每次在当前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形成一个最小可用的作品或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