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还跟朋友开玩笑说,这两个月去厦门的次数比前半辈子都要多。
有了孩子以后,每一次单独出门,我都格外珍惜,并且把每一次当成最后一次的单身时光去珍惜。
有了孩子以后,坐动车真的是一场噩梦。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哭闹不止,让原本短暂的旅途无比漫长,心烦意燥,还要因为孩子的吵闹声打扰他人,随时戒备,随时道歉,真的很害怕带孩子出门。
这两个月偷来的悠闲时光,让我终于有时间开始思考那些忙碌的日子里被忽略的事。
记得有了孩子以后,再也没有做过二等座。不是炫富也不是钱多,而是二等座的拥挤和吵闹声真的会让原本更崩溃失控的局面更加糟糕,情绪和心情完全的跌落谷底,任何一个意外状况都能让自己爆炸,争吵。
上一次,托老公的福,第一次做了商务座,我才真正体会到了“阶层”。
当我从二等座走到商务座的时候,我发现二等座的人基本都在打游戏,看电视(不带耳机,音量最大外放那种)嗑瓜子(周边都是瓜子壳),三五成群大声喧哗,还有一些脱袜子的,脱鞋子的,车厢里真的百味交错,心情糟糕。
从二等座走到一等座的时候,一般会有一扇门隔离两个车厢,一等座上的除了老人和孩子,大部分人不是在休息,就是在读书,或者戴着耳机享受自己得时间,即使有孩子哭闹,一等座的容忍度也比二等座要好。哦,还有,一等座的厕所几乎都有纸巾,虽然我也不用,但是二等座,我连擦手纸都很少看见多余的。
从一等座走到商务座,我们上次坐的是五个座位一个小车厢,一个人一个(舱位),我们带着推车,孩子大人都有足够的空间休息。同舱的还有两位出门游玩的老人,听他们的对话,下一站他们要去泰国,孩子都给安排好了行程,两位老人对自己得行程也有自己得规划。还有一个应该是公司老板,因为场地费用问题,用不大的声音但是严厉决绝的语气把电话那头的财务说的哑口无言。
曾经,我也曾吐槽过万恶的资本主义,万恶的“阶级等级”。现在看来,真是年少气盛,除了年轻只剩无知了。
当我们购买二等座的时候,也许我们更在乎的到达目的地,性价比和舒适度相比,我们更偏向于前者,这剩下来的钱还有它的规划。
当我们购买一等座和商务座得时候,一定是需求优先。比起剩下来的钱,我们更在乎同行人的素质,更在意环境舒适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保持心情愉快,大不了少吃几顿外卖,这钱也就补上了。
这些年看了特别多阶级固化的言论,但是从高铁坐次的变化中,我看到自己得“阶级选择”。
我愿意为了补差价去升级自己得坐次,升级的代价就是这个月不买衣服,或者不出去吃饭,不吃外卖而已。我用未来的消费调整去一步一步改善自己得需求。
我一直对自己得感受保持着清醒的觉知。因为我有野心,在能力范围内,我愿意去争取那个“踮起脚尖“才能够到的生活体验。
有了钱并不代表高人一等,
有更多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更加幸福,
但是自己努力合法赚来的钱获得的机会
一定要让自己才华,能力,素养,配得上自己得野心。
这些年,我在微商界认识很多朋友,大多白手起家
没有继承父母一分钱,凭借自己得野心和努力
在一座城市经历从无到有幸福,改变了自己得生活。
比起他们的精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听众和观众,他们精彩着自己得人生,也对逐渐影响着曾经“视金钱如粪土”的我。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们这一代父母属于奉献型,付出大半生为我们挣得家业,吃穿不愁。
但是获得的同时,也是失去的开始。我们也失去很多的体验,失去很多成长。
直到自己成为父母的某一刻突然觉悟了,我突然发现,我拥有的一切与我无关,我获得的很多便利和特权,仅仅是因为我是爸妈的孩子,便在某个阶段起跑线上赢了一些同龄人。
我能给我的孩子留下什么?影响他们什么?
我发现自己的能力真的比想象中更差,失去父母得助力的话,一无所有,啥也不是。
后来,我就踏踏实实又上了学习之路,成为所谓的终生学习的爱好者。我读得是“社会大学”,修的是人生。出走半生,才懂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最后
我想告诉大家,钱并不是万能的
但是比起囊中羞涩,只有被动,
钱是一种交换的工具,交换更多的体验和阅历
愿将来有一天,我们回首过往,可以对自己说一声:真好,我的努力没有辜负毅力的野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