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4年,丹麦导演Lars von Trier的两部电影横空出世,令全世界都为之咋舌。当我看到导演的名字时,莫名的觉得熟悉。然后我去百度了他的作品,然后我看到了《破浪》赫然在列。
我第一次看《破浪》的时候大概是在初二,这部被赋予很多美誉的作品,我只花了三块钱。盗版碟的封面没有中文,蓝色海报背景下我就只记得三个单词《Breaking The Waves》。这个版本确实粗制滥造到人神共愤的地步,字幕与画面之间的时差从头至尾保持在30秒左右。那个时候我的英语才是启蒙阶段,甚至连贫瘠都说不上。于是,这部接近160分钟的电影足足花了我四个小时。期间有很多画面被我反复重放,主要做的就是记住字幕,然后倒退回去对演员的嘴形。
这四个小时的观影体验只能说得上是痛苦。从内到外。首先我是真心的觉得电影中的Bess是个神经病,甚至她最后死去了我也觉得是因为她愚不可及造成的,我也觉得不可惜。其次,她的丈夫Jan让我觉得很恶心,什么样奇葩的男人会让自己的女人去和别的男人做爱?还美其名曰为了爱。最后,整部电影的剪辑和镜头都让我觉得莫名的压抑与不舒服。所以六年前的那次观影让我对这部电影毫无好感,直到《女性隐者》的上映。我又再次温习了这部影片。
壹:
Bess不顾小镇教会的约束,与外乡人Jan结婚了。婚礼上,小镇的居民并不热情,唯有受到Bess热情对待的同为外乡人的Doudou为她送上致辞。Jan的飞机晚点,导致Bess穿着婚纱直接冲到停机坪去。Lars von Trier在电影一开始就为整部影片的基调埋下了伏笔。没有钟声祝福的婚礼,不能忍受新郎迟到的女主角,封闭刻板的教会……种种不可明察的隐喻都成为后来的每一场悲剧可深究的原因。Bess的这场婚礼,注定是她灾难的开始。
Bess在封闭偏远的小镇长大。在这里,女人没有在教会发言的权利,女人没有为逝者祷告的权利。也有人说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女权电影,因为Bess的所作所为完全与小镇的生存模式相悖。但是在我看来,Bess在与Jan结婚之前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独行者”,婚后各方面的改变已使她在小镇里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Jan出海工作,她便日夜祈祷他可以早日归来,任何形式都可以。而当Jan因为工伤瘫痪归来时,Bess的世界崩塌了。这个神经质的女人将自己的祷看成是导致丈夫受伤的原因,因此感到愧疚万分。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她的牺牲便注定了。
Jan瘫痪在床,嘱咐Bess去和其他男人做爱,然后让她回来讲述性爱的过程。这种Jan自以为的不拖累,却是对Bess的摧残。她开始挑逗身边的人,被拒绝后就去挑逗下流的陌生人。她的所作所为被小镇的道德标准所不齿,在她遭受强暴后,母亲却拒绝收留她。与此同时,病情恶化的Jan成为了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Bess决定献身,祈求主可以拯救Jan,让他活过来。所以,人们在大海里找到了她。
贰:
整部影片在剪辑上都显得很粗糙。没有任何光学技术的处理,显得整部影片就像一部伪纪录片。Lars von Trier的电影都有一种残缺的美。就是它总是混合着各种矛盾的物质,宗教与自由,信仰与羞耻,一切的矛盾体在Lars von Trier的电影里都可以找到,即使不完整,也是一部分。整部影片看下来两个字:压抑。即使是欢快的篇章也因为画质本身而变得不那么温馨。
有人将扮演Bess的演员Emily Watson称为“神经病专业户”,更甚者,凡是她主演的电影都拒绝观看。因为她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即使类型不同,在本质上也并没有差别。这一点在《她比烟花寂寞》中的扮演的Jacqueline du Pré可以窥见。
苍白的皮肤和并不出众的外观让这个读喜剧出身的英国女人演什么都让人欢喜不起来,她经常演绎暴戾却细腻的角色,这些角色可让我这等门外汉大悲大喜。
就像是Bess和Jan新婚时,就希望Bess可以这样永远的幸福下去,但当Bess表现出倔强任性的一面是,真是希望可以直接了却她的性命。
我个人也并不喜欢Bess这种女人。不知道是不是Emily Watson演得太好,整部电影看下来,我对Bess没有一点好感,只是觉得她很愚蠢,也很可悲。我唯一认为可敬的除了Bess对爱情的愚忠,再无其他。不得不承认,Emily Watson这个不靠颜值靠演技的女人确实是为这类角色而生的。
叁:
再次看这部电影,Bess的每一个表情我都看的无比认真。因为我实在是不愿再次花上两个半小时去温习一部“观者细品则神伤”的电影了。从画质与内容上,我都不想再看第三遍。我很同意豆瓣上的一条评价—很好看的电影,但没办法看第二遍。
“将爱情当作信仰的人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
“死亡。”
新婚,在Jan如雷的鼾声中抱着被子偷笑的Bess将一个甜蜜小女人的形象演绎的淋漓。然而新婚时期甜蜜的一幕幕,却成为日后苦难的残忍回忆与唯一见证。最终,这场苦难的狂欢在Bess死亡的那一刻结束了。
这个将爱情当作信仰的女人,准确来说是这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女人。一开始就错了。她没有信仰宗教,没有信仰自由,却信仰了爱情,她的肩膀还太稚嫩,无法承担起这个古老而沉重的包袱。于是,她最终走向了死亡的道路。
Jan的病痛,使她偏离了祈祷的初衷。她甚至自责的认为Jan的受伤使她一手造成的。Jan的拒绝与驱逐让她的信仰受到了重创,她想要为他献出自己的一切。水手对她的施暴,难道不是飞来横祸?母亲拒绝接纳她,难道这不是又一个愚昧忠于自己信仰的人吗?Bess被生活逼到了绝境,她无处可去所以她去找Jan。却得知Jan濒临死亡,Bess再也受不了了,她再次回海,做了最后一次祈祷。
讽刺的是,Jan竟然真的再次活了过来。教会长老诅咒Bess死后下地狱时,Jan出现了。这片冷漠的土地已经给了Bess太多伤害与屈辱,于是Jan给了Bess最后的尊严。他将Bess的遗体偷出来,将她沉入了大海。此时,屏幕中只剩下了钟声。
肆:
试问,假如Jan早一步醒来,那么Bess会死吗?若她不死,那她遭遇的一切所留下的心理创伤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恢复呢?
人言道:命运多舛。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若将另一个人当作信仰,那你怎么确定这个人可以强大到支撑你的忠诚呢?
自诩“为爱而生”的人常常将“爱”与“爱情”混为一谈。“爱”是慷慨无私的,而“爱情”却是极度吝啬的。没有任何人与事可以阻止一个为爱情疯魔的女人用自己畸形与病态的行动去爱自己的恋人。将“相信”认作是天赋的人,注定因为自己的愚忠而自我毁灭。
爱情的本质在于凭借这种情感关系,相爱的人可以携手同行,跨过生活中的每一道障碍。而并不是其中一方单纯的崇拜和依赖另一方生活。更不是一方精神绑架另一方的筹码。
神经质也好,爱成疯魔也罢。若是要将爱情比喻成具体的事物,那它就是两块陆地之间相隔的山川与河流。可否长留?自可定夺。
所谓“所爱隔山海”,却不知“山海不可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