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范蠡隐居分水》

《范蠡隐居分水》

作者: 天目桐君采药人 | 来源:发表于2019-10-16 18:21 被阅读0次

        蠡湖的风貌

      作者    何铁牛

昔日的蠡湖源远流长,自从范蠡围筑湖堤后,开辟养殖业和种植业已历史悠久,到了清代才变迁,如今去观察蠡湖垦区已同范坂连成一片。当年蠡湖中不单单是养鱼鳖,而水面上又有“水上庄稼,即”浅水茭白深水菱,不深不浅种荷花。”这是诗人对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写照,蠡湖也是如此。湖西茭白湖东菱,蠡湖中段载荷花。

请看明朝邑人赵经成写的一首《串西施墓》诗道:

虎战龙争事渺茫,剩留青冢蠡湖旁。

三春花柳悲寒食,一曲笙歌怨夕阳。

下国长阳全是黛,空山浅草半垂裳。

可怜小沼荒台外,莲叶无人依旧芳。

由此诗句来看,至于“蠡湖旁”一词是泛指。从春秋末年,范蠡开辟蠡湖种荷花以来,一直到清朝前期依然存在。西施喜爱观赏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玩那:“攀荷弄露珠,荡漾不成园。”对此赵经成了如指掌,所以才能写出“莲叶无人依旧芳”的诗句。

蠡湖水中养鱼鳖,湖面上放牧鹅鸭,既为西施载荷花观赏,食用菱莲藕,淘米洗衣,映照花容月貌,比馆娃宫灵岩山上的玩月池更广大,甚至更优美。围湖是一举多得,实用价值胜过西施故乡的浣纱溪。

在今蠡湖村南与溪边村之间,此处是蠡湖狭窄地段,古时称为“划船泷”,自古有一艘小船专门渡人到溪边范家园,也可以用作“将军指挥艇”鱼鹰就是“水兵”,只要范将军下达命令,受过训练的“水兵”纷纷潜入水中捕鱼,这项工作由鱼鹰代劳。如果要用网捕鱼,只要在湖的两岸拉上网,下网在水底横拖,纲举目张后,将网拉向湖的一端即可,这个长形的“葫芦湖”,捕鱼条件十分优越。

倘若西施坐在小船上,能够自由自在地进入荷花丛中采莲摘菱游玩,蠡湖简直可以和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相媲美了。

唐代诗人牟融,曾经到过蠡湖村,同时也见过蠡湖,由此才写下《过蠡湖》的诗:

东湖烟水浩漫漫,湘浦秋声入夜寒。

风外暗香飘落粉,月中清影舞离鸾。

多情袁尹频移席,有道乔仙独倚阑。

几度篝帘相对处,无边诗思到吟坛。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蠡湖原本的风貌已经消失在历史发展的车轮下,一座崭新的蠡湖村呈现在老百姓的面前。

相关文章

  • 《范蠡隐居分水》

    文/何铁牛 自序 拙作《范蠡隐居分水》是记述桐庐县境内的文史资料。为了抢救范蠡隐居...

  • 《范蠡隐居分水》

    蠡湖的淤没 作者 何铁牛 从山川水流考察看,蠡湖村正是百江溪与雏源溪两水汇合处,由于两个地区降...

  • 《范蠡隐居分水》

    范坂渠 文/何铁牛 根据村人所说,我走进范坂田间,沿着范坂渠的延伸进行考察。由范堰拦进的水...

  • 《范蠡隐居分水》

    范堰 文/何铁牛 范蠡在蠡湖村旁开荒改田后,接着要开通渠道,然后还要筑堰拦水,无论是石堰...

  • 《范蠡隐居分水》

    溪边范家园 文/何铁牛 蠡湖村南面的小村,当地人叫“溪边”,实际上是居住着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自...

  • 《范蠡隐居分水》

    九井十三塘 作者 何铁牛 相传蠡湖村昔日有九井十三塘,如今尚存一口小水塘,此塘约有三分田亩的面积,形状如...

  • 《范蠡隐居分水》

    范蠡西施返越隐居凤凰墩 作者 何铁牛 春秋末年,范蠡带领着西施和全家人,辞别了宋国的陶丘,重...

  • 范蠡隐居分水

    范蠡在蠡湖村著书流传于世 作者 何铁牛 据分水镇范蠡后裔代代传说,越国大夫范蠡在复越吞吴,功成名就以后...

  • 《范蠡隐居分水》

    范蠡与西施终老归葬蠡湖安定山 作者 何铁牛 从众多资料上看出,范蠡墓共七处,究竟何处为真、何处是假,众...

  • 《范蠡隐居分水》

    范蠡在分水镇儒桥村开渠道引水 作者 何铁牛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以后,接着又称霸中原,然后范蠡急流勇退,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蠡隐居分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wu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