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范蠡隐居分水》

《范蠡隐居分水》

作者: 天目桐君采药人 | 来源:发表于2019-10-16 18:23 被阅读0次

      九井十三塘

作者  何铁牛

相传蠡湖村昔日有九井十三塘,如今尚存一口小水塘,此塘约有三分田亩的面积,形状如同是个“弓”。东西两端有一条直通的小水沟,它好像是一支搭在弓弦上待发的箭。这口弓箭塘有一定的来历,据说从前蠡湖村时常失火,烧毁房屋不少,引起火灾的原因也一时难以找出,大家为此忧心忡忡。村人于是请来了阴阳先生看地理风水,他看了蠡湖的地形山川以后说:“村南面是一座火焰山,火焰山的火星被风吹到了村庄上空,火星落在房屋顶上所引起的火灾。为此必须开掘一口弓箭塘,把塘水射上火焰山灭火,这样就平安无事了。”村民们于是就开掘了这口弓箭塘,自从开掘以后,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尽管经过文革的破四旧活动,水塘的面貌依旧如故。该塘所在之处,位于村西一角,据说此处原来有一座徐太师(徐达)的“金銮殿”。

所谓“九井”,这是村中开掘的九眼水井。为什么会开掘这么多的水井呢?据说在清代乾隆年间村中人口增多,村人嫌弃范坂渠道的水不卫生,所以村民才陆续凿出了这九眼井。

那么这十二口水塘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这是清代蠡湖被沙砾部分淤没以后,张嘉荫等人招佃农开辟改田时,因没有能力把那些很深的水塘填平所形成的。因为要填平这些水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就留下了这大小不同的十二口水塘,这些水塘以前就是蠡湖的组成部分。

蠡湖垦区内的十二口水塘,也就是当年范蠡养鱼时特地设计开掘的。在范蠡的《养鱼经》中记载着:“池中九州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水六尺,所以养鲤鱼,鲤不相食,又易长也……”,“池中周绕九州无穷,自谓江湖也。”为何要建立“九州八谷”呢?目的不使大鲤鱼吞食小鲤鱼。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苗。开掘湖中深水塘,为了让小鱼绕九州潜入谷中深水塘里,与大鱼来个捉迷藏。这样使小鱼能躲避大鱼的追食。另外又使越冬的鱼,在严寒冰冻的季节里,让鱼潜入深水处栖息。因水深处温度高,这样有利于鱼的成长。

建国后村中人口增多,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这十二口小水塘,逐步被填平改成了农田,它与蠡湖垦区连成了一片,如今蠡湖村仅有“九井十三塘“之谚语了。

相关文章

  • 《范蠡隐居分水》

    文/何铁牛 自序 拙作《范蠡隐居分水》是记述桐庐县境内的文史资料。为了抢救范蠡隐居...

  • 《范蠡隐居分水》

    蠡湖的淤没 作者 何铁牛 从山川水流考察看,蠡湖村正是百江溪与雏源溪两水汇合处,由于两个地区降...

  • 《范蠡隐居分水》

    范坂渠 文/何铁牛 根据村人所说,我走进范坂田间,沿着范坂渠的延伸进行考察。由范堰拦进的水...

  • 《范蠡隐居分水》

    范堰 文/何铁牛 范蠡在蠡湖村旁开荒改田后,接着要开通渠道,然后还要筑堰拦水,无论是石堰...

  • 《范蠡隐居分水》

    溪边范家园 文/何铁牛 蠡湖村南面的小村,当地人叫“溪边”,实际上是居住着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自...

  • 《范蠡隐居分水》

    九井十三塘 作者 何铁牛 相传蠡湖村昔日有九井十三塘,如今尚存一口小水塘,此塘约有三分田亩的面积,形状如...

  • 《范蠡隐居分水》

    范蠡西施返越隐居凤凰墩 作者 何铁牛 春秋末年,范蠡带领着西施和全家人,辞别了宋国的陶丘,重...

  • 范蠡隐居分水

    范蠡在蠡湖村著书流传于世 作者 何铁牛 据分水镇范蠡后裔代代传说,越国大夫范蠡在复越吞吴,功成名就以后...

  • 《范蠡隐居分水》

    范蠡与西施终老归葬蠡湖安定山 作者 何铁牛 从众多资料上看出,范蠡墓共七处,究竟何处为真、何处是假,众...

  • 《范蠡隐居分水》

    范蠡在分水镇儒桥村开渠道引水 作者 何铁牛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以后,接着又称霸中原,然后范蠡急流勇退,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蠡隐居分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wu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