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喜欢幽默的人,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幽默的人。但能正确认识幽默的人,其实并不多。在大多数人看来,幽默只是笑笑而已,又或者认为幽默就是能够带给我们快乐,这些看法,我们不能说是错的,却可以说是片面的。实际上,从表面上看,幽默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不只是逗我们笑一笑就完事,它的背后是要表达一种思想,或者说一种观点,对我们来说,笑一笑的同时,能够看到隐藏在幽默背后的思想也至关重要。换句话说,也就是幽默地表达观点,这也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把观察变成洞察。无论我们是否幽默地表达观点,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要有一个观点,在幽默的世界里,这个观点叫做洞察。所谓洞察,就是我们要有一个独特的想法,这些想法不是在网上看到的,也不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也不是像我现在这样,转述李老师的课程,这样的做法只能叫做复习、叫做巩固、最多也只能叫温故而知新。洞察需要的观点不需要好笑,只需要独到。这些观点,它或来自于我们的真实经历,或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但是仅仅有观察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思考、追问、解读、联想,才可能把这些想法变成独特的洞察。形成洞察的关键,需要我们不断地追问为什么。追问的方式,是问自己,这个情景或做法,哪里不对。比如哪里很奇怪?哪里让人生气?哪里令人害怕?等等。我们为什么要问负面问题而不问正面问题呢,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已经讲过这个问题了,这里不再赘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讨论单身。我们首先要想的就是单身有什么不好?然后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怪圈,一个人单身越久,越容易继续单身下去。接着,我们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单身越久,越容易继续单身下去呢?我们可能会想到,单身越久,就会越习惯甚至喜欢上单身生活。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单身会上瘾。这又是一个洞察。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单身还有什么不好?它会造成什么困难吗?然后我们会想到,一个人社交活动越少,就越失去走出去社交的动力。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单身就像失业,时间越久,找下一份工作越难。你看,这就是追问的好处,同一个话题,我们可以同时产生很多洞察。此外,洞察不分大小,关键是它能够启迪我们的思想,而且越是生活中的小洞察,越是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把洞察带入场景。假如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大把洞察了,幽默就产生了吗?有这种可能,不过,如果我们想要把洞察变得更幽默些,最好的办法是把洞察带入场景。为什么呢?因为洞察只有观点,而场景有更强烈的画面感。举个例子,脱口秀演员思文讲过一个观点:女人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颜值的竞争。但看这个洞察,幽默吗?我想大家都能够感受得到。但是,如果我们加入场景后,就不一样了:女人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颜值的竞争。你听说你的前男友找了一个新的女朋友,你绝对不会去问他,她善良吗?她有钱吗?你第一句话就会问,她好看吗?再比如说,有这样一个洞察:现在你没点反刑侦的技巧都不敢去相亲。加入场景后,是这样的:现在你没点反刑侦的技巧都不敢去相亲。我去约会,姑娘问我“你有房吗?”我说:“没有。”“你有车吗?”“没有”“你有病吗?”“没有”“没有病,你约我出来干嘛?”。你看,当洞察加入场景后,洞察就活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三招让你假装有观点。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有人会说,万一是即兴发言,我哪有时间去想独到观点呢。在这里分享三招,让你在没有观点的时候,也能表现出很有想法的样子。第一个方法是:押韵。什么东西一押韵,就显得特别有意思。比如“怀才和怀孕一样,时间久了才能被发现。”是不是觉得听起来好有道理。押韵分头韵和尾韵。刚刚的怀才和怀孕就是押的头韵。再来看一个押尾韵的例子,比如,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挂就是我挂。第二个显得有观点的幽默方法是:套用典故。这里的典故包括俗语、诗词、名人名言等等。在用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使用典故的前半部分,而改用典故的后半部分。比如:既生瑜何生亮,既生我何不生我对象?第三个产生观点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这个方法叫比兴,在运用时需要加入屎尿屁或猪狗驴。比如,水浅王八多,到处是大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比兴这个方法因为简单粗暴,在实际应用时,我们要慎用,要分场合,用得不当,可能会冒犯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