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突然想起一直想看又没看的片子《狗十三》,打开视频,从开始到结束,心里那个酸呀……没有看过这片的影评,也无意评影,就说我自己的一点点感受吧。
剧情简介是这样的:
13岁的少女李玩,由于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也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电影中,父亲希望通过一条宠物小狗完成与女儿的和解与沟通,李玩为狗取名“爱因斯坦”,暗潮涌动的青春因“爱因斯坦”意外走失,开启了它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
片中李玩因为爱因斯坦走失,推倒了爷爷,后来因家人带回另一条狗觉得被欺骗出门久久不归,多年没出过门的奶奶去找也差点走失,而此时李玩却正和一个男生在酒吧喝酒。回家时也手拿酒瓶,爸爸怒了,一顿踢打,李玩道歉,之后爸爸忏悔,说自己的苦,说自己是为你好。从那后,李玩开始关心爷爷的饮食,会带着那条不是爱因斯坦的狗去遛弯……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棍棒教育果然凑效让孩子成长了?身边还有不少家长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就该打,不打不长记性,打了就懂事了。
看到这里我也在想如果我是那个时候的爸爸,说不定我也会和他做一样的选择,好好教训孩子一番,然后觉得自己过分了,再忏悔一番。这样的时候多吧?你明知道这样不对,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能怎么办!
看了李玩的经历,你就该知道:不能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对孩子施暴了。因为你没看到的是李玩把那条狗放在高高的墙柱上撒手而去。你没看到李玩的棱角被抹平,眼睛也失去了光泽。你的道歉和忏悔只会像刀子一样扎在心上,增加孩子的痛苦——看他们多不容易啊,我必须原谅他们。你的痛发泄了,孩子的痛却被迫遏止了。那不是我们希望的成长,那是压抑,那是扭曲。
还有一幕让人触目惊心。李玩物理竞赛拿了奖,全家人请了亲朋好友表示庆祝。席间,一位叔叔很好心地给李玩点了特色招牌菜——红烧狗肉,全家人顿时都震惊地看着李玩,可是没一个人出声,李玩挤出微笑大口咽下了狗肉。我想那时,她的心也死了。我也在想,未来的她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修复自己残缺的灵魂?我甚至想到了一个干练光鲜的女青年卸下华丽的外壳瘫坐在心理医生的办公室痛哭。但那时的爸爸却骄傲地说:女儿长大了,懂事了。
什么是长大?什么是懂事?反观我们自己,是不是和这位爸爸一样觉得孩子按照成人的意愿妥协了就觉得他懂事了?不,我绝不要孩子成为这样的乖孩子!李玩后来抱下了那条家人用来冒充爱因斯坦的狗,并开始接纳它。而这背后,是李玩亲眼看到粗暴的英语老师打死了一只误闯教室的鸟,并扔出窗外。李玩看到了:生命,应该被尊重。这才是她内心的成长。
后来,李玩看到一条跟真正的爱因斯坦长得很像的狗,可是她却庆幸:幸好它没有认出我来。那条狗就好像她的自我,她的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片子的结尾:李玩俨然已成为一个“大人”,淡然地看着滑冰场上的弟弟伸着小手不停地求教练帮助,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仿佛新一代的赢在起跑线的精英正在长成,但在我看来,是悲剧在轮回……心酸。
在我的心里,孩子应该是有一双闪着光的,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眼睛;有一张叽里呱啦个没完,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嘴巴;有一双随时都想蹦起来够一够那个就在前方的神秘魔盒的小脚……他会长大,但眼睛的光泽不会消失,自我的意识不会消失,对打开世界之门的渴求不会消失。长大,仅仅意味着他愿意为他爱的这一切付出他的汗水,他的耐心,他的智慧去长成他自己。仅此而已。
问问自己:我想孩子孩子成为什么样?“乖”孩子?还是TA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