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怎样能获得幸福?有太多书籍和心灵鸡汤在告诫我们,怎样和领导相处,使亲人开心,让别人喜欢自己。仿佛这样才是正道。
如果你按照以上路径走,最大的可能是越走越迷失,越来越彷徨。因为决定是否幸福的,最关键因素在你自己。
太多中国人在为他人而活,他们心甘情愿地让别人来决定自身幸福,任由自己的生活成为旁观者的跑马场。
中国传统的家族伦理强调孝顺,马克思主义强调集体,这两种观念合谋,会让无数人失去判断,难以获得内心自由。当我们不开心,愤怒,难过时,应该问问自己:我为谁而活?我是谁?我爱自己吗?
只有完整地了解自己,无保留地接纳,才有可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做出行动,达到理想的生活境界。
如何才能了解自己?第一步是倾听自己的感觉和声音。有些人会困惑:我同时有几种感觉和几种声音,而且它们还是矛盾的,怎么知道哪一个是我的?
头脑里的声音,常常不是自己的,它们更可能来自父母、老师和其他人的声音。
美国一个企业家,每当他想找出一个答案或做出一个决定时,他不是在办公室里苦苦思索,而是会出去跑去,答案精彩会在他跑步途中蹦出来。
我们的感受来自于身体不同部位,需要加以区分。
讨厌、厌烦与鄙视等包含着对别人强烈评判的感受是从头部发出的。
同情、包容、爱、悲伤等种种渴望爱又担心失去爱的情感是从胸部发出的,集中部位是心口。
力量,宁静,与某一事物、某一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合为一体感产生时,注意力是集中在小腹部的。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发现,婴儿最早是用腹部与妈妈链接的——就好像他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通过一条系带项链一样,后来才转化为其他方式。敏感的妈妈知道,几个月的孩子会挺肚子,而那好像是还在在招呼妈妈,抱抱我,亲亲我,这就是他们在用肚子寻找和妈妈的链接感。
在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对此置之不理,孩子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不愿意与妈妈亲近,有心理学家认为,自闭症可能与此有关。
在我们的生命早期,我们都有一个阶段,是想用肚子与别人建立链接感的,但逐渐有了转变,现实变成通过心与别人建立亲密感,最后通过头脑与别人交流。
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接受了许多外在的教育,开始更着重他人感受,这会让我们离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越来越远。
真正要活出自己,至少需要穿越别人塞给我们头脑中的无数纸条,需要穿越哪些对爱与不爱的忧虑,最后抵达一种“我是一切,一切也是我”的这种包容一切的力量感。
这样说,显得很宏大,也显得很艰难。但是,这可从最小的地方开始。任何时候,当你感受到一种“险夷”时候,你可以看看,这是什么。
用尽全部的细心,去体会,去觉察,这是一切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