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从小因为家中孩子多,被寄养在外婆家,到了适婚年龄在外婆家所在的村子结了婚。婚后生下正仁,可不久妻子就得了伤寒,不治而亡。德润父母不忍还在吃奶中的孙子,就把正仁接过去抚养。几年后,德润和秀云结婚,便把正仁带回身边。爷爷奶奶担心正仁不受秀云待见,三天两头把正仁接回去。秀云并没有像传说中的后妈那样虐待正仁,但也不可能做到视如己出,毕竟她还没有做过妈妈。
正仁就这样父亲家和爷爷奶奶家两头呆,十七八岁时拜了师傅学瓦工。二十二岁时正仁告诉德润,他和绣花厂的一个女孩好上了,但是人家没有儿子,就一个女儿,要求入赘。德润听了正仁跟他说的话,心情很是复杂,这么多年,他在正仁身上花的心思太少了。农村的风俗,家中长子一般不能入赘,正仁不是不明白。在再三确认正仁的心意,了解正仁看上的女孩文兰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后,德润决定,尊重正仁的选择。与其让正仁一直对家没有归属感,还不如让他早点拥有自己的小家。
德润把稻子晒好,叮嘱周日在家的小雅,看着点场上的稻子,不要让鸡和鸟靠近,它们不仅会偷食,而且一不留神还会把鸡屎鸟屎拉在稻子上。小雅洗完饭碗,把妈妈洗好的衣服晾上,一手拿着从同学那里借来的《少年文艺》,一手拿一根竹竿,坐在门槛上。
昨晚打下的稻草不少,正义和正礼晒草需要花一点时间,德润让他俩晒好草后,再去田里挑把。南面的几亩田,离家足有二里地,中间还得穿过一条河。一担稻挑回家,中间得休息个一两趟,费工又费时。当初分田时,谁也不要这里的,最后只能通过抓阄的方式。德润的手真背,一抓就抓了这里最大的两块田。秀云唠叨了很长时间,但自己抓到的只能自认倒霉。
穿过几块大田,穿过前庄,穿过公路,穿过河上的小桥,德润看到了自家田里,正仁把稻把集中在一起,文兰和秀云行云流水般地割着稻子。婆媳俩一边挥动镰刀,一边说说笑笑。秀云很羡慕人家头胎二胎是女儿的,割稻割麦、插秧种菜都是女人的活。小雅还太小,如果正义和正礼有一个是女孩的话,秀云会轻松很多。正仁结婚后,文兰对秀云一点也不见外,每到农忙季节忙完自己的都会赶来给秀云帮忙。秀云很感动,对文兰有了份女儿般的感觉。
德润拿着镰刀弯腰割稻,文兰见状,道:“爸,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能干这个活?我跟妈两个人割就行了。”确实,文兰和秀云割稻的速度不相上下,这两三亩地估计用不了一个上午就可以割完。她们收割,父子四人负责挑把,稻子割完,稻把也就可以挑完。德润和正仁挑了稻把往回走,走到一大半路程时,正义和正礼正赶着过来。他们商量了一下,就让老二和老三接过担子挑回去,德润和老大再回到田里挑稻把,这样省力又省时。
十一点不到,田里的活全部干完,老大两口子连家都不去,走到公路上就跟秀云告别了。秀云挽留他们吃完午饭再走,可文兰要回家给孩子喂奶,只能看着老大两口子的背影向东走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