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写点什么呢?可写的东西很多,可犹豫要不要写的东西更多,于是好像什么都可写,又什么都不能写。叶圣陶先生说,写自己见到的,体会到的东西。写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的东西;写知道得最亲切的东西。
那么,看完一本书,有一些感悟,可写。经历了一件事情,悟出道理,可写。参加一个活动,那种景况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写;去某处旅游,那地方的种种对自己是新鲜的,有趣味的,也可写……这样想想,不论是十月,每个月,都有写不完的题材,写不完的事情。
即使是当日记写,写下发生的日常,也是不容错过的写作机会。读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常常见到他年轻时写日记时的影子。肖复兴老先生的散文里,一些阵年往事都能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的某时某分,当时特别诧异,时隔几十年的事情,老先生已近七十高龄,为什么记得如此清楚?原来也有记日记的习惯。
受两位老先生的影响,我也给自己准备了一个纸质的日记本。每天,写几百字,记录下当天发生的点点滴滴。也许,日积月累,若干年后,当我年老时,在某个冬日的午后,拿出自己年轻时积累的几本日记翻一翻,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呢。
渐渐地,我好像觉得每天可写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有时写几百上千字,有时,静不下心来时,短短两三百字结束。
十月,瓜果飘香的季节,丰收的季节,又是气候适宜的好时光,抓住一年最后️三个月,这大好的时光,大好的天气,值得细细品味,用笔记录下来。十月,秋高气爽,岛城的气候,最适合出游了。假期后,想和好友相约去小麦岛玩,或去爬山,自然可写一篇游记。
想起咱们写作群每天出的写作题目,也可围绕着这个写,也是不错的选择。就比如我这篇的题目就是“河南妞”老师出的,我觉得就很好。围绕这个“十月写点什么”来写,也会启发很多对写作的思考和灵感,细细想来,可写的人、事、物、景还真的不少呢。
越来越发现,当你放下很多包袱后,可以较轻松地去观察,去体悟,去记录一些东西。也发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记录的东西,只是,我们常常习惯性地屏蔽或过滤掉了。
萝西娅·布兰德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尚能保持孩童般的天性和敏感,还保有‘天真的眼神’,这对于写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好奇、天真、敏感,是小孩子的天性,对于成年人来,却渐渐丢掉了这些曾持有的气质。可是读那些名家的散文读得多了,便发现,他们即使已到暮年,仍保持着这些可贵的气质。
如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还有他的漫画,都富有童真天然之趣。之前读《坐等花开》这本书时,里面一些篇幅段落,字语诙谐幽默。他在《清晨》那篇观蚂蚁搬食,也给人一种孩童般天真好奇的感觉,读来感触颇深。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也是读来颇有趣味,有一篇《自得其乐》,看开头,他说: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凝眸既久(我在构思一篇作品时,我的孩子都说我在翻白眼),欣然命笔……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读到这,是不是让你忍俊不禁?
这样想想,如果一个写作者无论什么年龄,保持这种好奇、童真、敏感的个性或气质,生活中,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举例不完了。
所以,十月,写点什么,全凭你做主。来,开始写吧。
网友评论